6 B5 f) h4 l$ b1 H2 v% M
8 g$ z9 `# I6 h1 e r6 p q% A
+ J3 A) b% R; }* N4 y( \) @◎译 名 天水围的日与夜8 D0 `0 w( s$ a. \( U
◎片 名 The Way We Are- Z% S5 k5 _5 \ ?( ?
◎年 代 2008
" g5 R) E8 i2 B/ P2 ^◎国 家 中国香港
. e8 Z- \# M- y) P1 O+ g* q◎类 别 剧情& U/ F3 L M5 w
◎语 言 粤语
# g9 J% [/ u! i3 _* i◎字 幕 中文
6 `/ ^. n/ H) t9 [: F◎IMDB评分 8.5/10 (20 votes)' b) c/ D7 p" Y3 p7 f0 {; Z0 {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1233499
0 J0 J2 H1 R3 e5 h( u# A◎文件格式 XviD + MP3" o' M+ u% ?# O0 P$ w
◎视频尺寸 576 x 320$ b) L. z) T7 O
◎文件大小 1CD
N ^& J* H9 }, h◎片 长 91mins. ?1 B! \' Q, b3 e
◎导 演 许鞍华 Ann Hui
! M! D8 a$ Z7 o- h6 M- j" ~( w u◎主 演 鲍起静 Hee Ching Paw ... Mrs. Cheung
2 G: v# i& A- E4 b9 C( [3 g# ^. ` 梁进龙 Jinlong Liang
! L! v" u1 Z; E; ]8 y 梁宽 Kuan Liang ]/ `. Y" _# X
陈丽云 Chen Liyun" C; f/ K' k: M# W0 W+ {( y
/ z# G$ {8 [ I& q* b4 j8 r* h
◎简 介
* y& c) y9 M3 W# [3 `% h3 P& `1 h8 K3 e+ r9 R
剧情简介 # i0 d& t7 r. f
4 n' I. W( k9 u5 S+ m0 `" o+ B 张家安,一个与母亲住在天水围的应届会考生,他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与母亲一起相依为命,比较听从母亲的话,成绩也不算优秀但为人很普通。
, h, L8 `6 i5 ^" N# `' Z
: A8 J! H& g- C( B6 F 而张母虽然是单亲母亲,但从不自怨自艾,而是努力将儿子养大,并积极工作——她在一家超级市场的生果档当售货员,敬业乐业。在她年少时她把努力工作赚来的钱供两个弟弟到国外读书,而与弟弟们之间虽然平时很少来往,但感情深厚。
7 x& o) _, N8 v" _
7 [; J3 S$ W3 ]1 R2 q3 ~+ J" V* f 梁欢,年轻时曾经在市区里卖生果,后来落叶归根回到天水围社区,与张母住在同一栋大厦,并与张母之间成为了朋友……& F' L' m% u( n0 u
4 Q8 T0 Y- a- b9 G2 V
张家安、张母,以及梁欢,就像香港的大部分同一个时代的人一样,过着平凡而似乎刻板的日常生活,也在那平淡的日子里折射出淡淡的人情味,流露出天水围的温情一面……
0 u# Q3 }1 @5 Q) @- ~% E
/ m' [( M% o$ d& D- \; ~% S影片简评 % P, X$ C B1 R/ w
9 a! C3 I% v: ~; v9 p0 F 这是一部淡淡然而又让人感动、振奋人心的社区生活电影——以社区为背景的剧情片在八九十年代曾经不少的出现,像尔冬升的《癫佬正传》、郑则仕的《何必有我?》、张之亮的《笼民》等都是代表,而去年邱礼涛导演的《性工作者十日谈》及罗永昌导演的《每当变幻时》也都是围绕着社区而展开的故事片,而许鞍华再度的以平实而夹杂着悲悯的手法关注起普通人在社区里的日常生活。
7 Y0 S6 B( y4 \2 B' E6 k" F! x
" u2 Q% k6 `4 O. ]1 x( X# r 就如片名所说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许鞍华影像关注的焦点是这个曾经一度曾为传媒争相报道的“悲情”社区——天水围,而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时,与《天水围的日与夜》一起展映的还有刘国昌导演的《围·城》,同样是以天水围为故事背景,但偏向于刻画这个社区的悲情事件(也即将这个社区的一些社会问题放大其悲剧的一面),而《天水围的日与夜》里尽管也有单亲家庭问题、孤寡老人问题、中学生成长问题(如早恋、孤僻等)等,但在整体上是洋溢着一种很淡的人情味,而显得比较的温情。
. Y% v3 E6 R1 O; ]3 @. k
5 Y3 F. I S6 Q% i) c. P a" a 而影片中的三位主角,刚好就代表着这个社区里最为普通的三代人。儿子张家安代表着年轻的一代,成绩普普通通,对未来难免有所想法而同学之间也会出现一些如早恋之类的问题,会考结束后在家等待着放榜,并主要是无聊的躲在家里打游戏机度日——如此的状态即使是在内地不少城市里的中学生之间也是最平常不过的;母亲则代表着中年一代的香港人,尽管在日常生活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喜怒哀乐早就融解于她的坚强里,她安心而平静的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试图帮助别人,相信明天会更好——就像是很多出生于五六十年代并在七十年代的香港经济腾飞时期成长的女儿一样,早早放弃学业出来工作并供养家里兄弟们读书,步入中年后则过着人工不高、简单但自我感到满足与充实的日常生活;至于代表老年人的是梁欢,她在年轻时前往香港市区的繁华地段卖生果为生,年老之后落叶归根回到了故土天水围养老,似乎有些漫不经心的数着日子生活……三代人的故事就像是一次的生命轮回(影片似乎暗示着平平凡凡的张家安将会到繁华市区工作,或者辛苦或者悠闲的打拼半辈子然后再回到故居养老),而穿插其间的,不再是《围·城》式的悲情故事,而是让人感动的人情。 ( d0 m4 c# J- y5 F
( S" \0 H, k9 w0 I8 T/ B6 T
幕后花絮
( F5 c: s0 T! E" d
4 A) i6 z+ M9 u “男女平等的口号喊了很多年,电影依旧还是男性为主的世界,香港电影近30年来,男人堆里总是默默站着一个目光坦荡的许鞍华——拍片不快,赚不到什么大钱,但就是愿意拍电影。虽然作品成就有高有低,但在香港,甚至在亚洲,几乎找不出一个女导演可以与之匹敌”,在创刊号的《香港电影》杂志上,如此的介绍了许鞍华这位依然在香港电影圈里坚持拍片的女导演。而最近,她也获得了福冈亚洲文化大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这也是对她的艺术生涯的肯定。
4 p+ D" @& u2 ^. V) x 生于辽宁省鞍山市的许鞍华,母亲是一位日本人,而她自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方面则深受祖父的影响。她在澳门和香港长大,中学时期就很喜欢看电影,在香港大学获得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后,前往伦敦电影学院学习电影专业,返港后一度担任胡金铨的助理,然后又在电视台任职,后来才在七十年代末执导影片,并先后执导了《疯劫》、《投奔怒海》、《女人四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佳作,成为香港电影新浪潮以来最重要的香港女导演。
' |1 L! S) h) H
( V& O$ X# {: t- g, H' ~! t 最近,除了获得福冈亚洲文化奖之外,她的新片《天水围的日与夜》将于7月17日在百老汇电影院独家上映,映期暂定一周。
9 l8 z: u' |- ~# c% j - s; s7 @; d1 O* l) X5 R
, r" y& v7 Z; |- F1 W7 h+ P
; [. {+ D2 u) s8 @* ^9 Z3 J3 N 5 D' O; [9 j8 A! X% f
& o' v# r$ I7 f/ p! e6 R1 }# o9 c) W, a$ f
+ r1 w5 r9 Q, |% H( J9 w! i
; N' T* E4 l0 @& i1 w
4 e( D6 ?5 D. e( N8 k" D' `8 ~6 ^
5 r& ~. s. l4 L0 [) t
$ b1 u5 v5 G6 L3 O. h
4 X, z1 H3 @' s& R/ ]
& V" [! ?# a5 s2 @3 C9 Y
[ 本帖最后由 遗忘爱 于 2008-11-19 07:2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