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更多] [分享] 700多个问题的故障排除

lienli 发布于2006-6-12 04:49 5145 次浏览 45 位用户参与讨论   [复制分享主题]
lienli 发表于 2006-6-12 04: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green><FONT size=4>瞧瞧电脑常见病 计算机典型故障的处理<BR><BR>在实际工作中,电脑有许多故障非常不容易处理。这类故障不容易彻底排查,经常反复出现。例如有时在对相关部件进行检测时并不能发现问题,测试其性能全部都正常,但是安装在一块使用时就经常出现问题。由于这些故障表现也不在《微型计算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附表II的性能性故障所列范围之内,处理起来手续非常繁琐,不但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也让电脑公司头疼不已。现在笔者就把一些经常出现的故障举例说明。<BR><BR>一、内存<BR><BR>  此类问题经常出现,大概占到20%还要多。特别是天气突然变热或突然变冷时,只要接电话,用户报修不是开机报警,就是开机能加电无反应。<BR><BR>  此类问题多数都是因为内存松动或金手指氧化后接触不良所致,解决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只要打开机箱,把内存拔出来重新插一遍就OK了。个别严重的或许还要把内存的金手指用橡皮仔细擦洗才能解决问题。也有特例,无论哪个内存插槽都是报警。<BR><BR>  对于此类问题电脑公司的一般解释都是计算机的使用环境湿度过大或者是用户不经常开机,导致内存条的金手指氧化所致。如果是偶尔一次,用户一般还能接受,但是如果此类问题每隔一两个月出现一次,就会让人受不了。对一普通用户,根本不清楚“内存报警后不能启动”是怎么一回事,也不可能自己动手排除问题,所以只能认为是主机坏了或者是内存坏了。<BR><BR>  此类问题产生的一般原因有:<BR><BR>  1.内存制作不标准,内存的厚度偏薄,导致内存的金手指与主板上的内存插槽接触不实。<BR><BR>  2.主板上的内存插槽质量低劣,常见于杂牌低档主板。一般只有两个内存插槽,因为经常出现内存报警,频繁插拔内存,很容易因为内存插反而烧毁内存条或内存插槽;或者是因用力不当导致内存插槽的某个簧片折断或变形,而使用该内存插槽报废。<BR><BR>  例:茂矽内存与捷波694AST2主板配合不好,经常出现开机报警。<BR><BR>  3.主板严重变形,导致内存条无法插入内存插槽。即使能插入,稍有搬动或振动内存条就会脱落。<BR><BR>  例:微星去年11月份有一批主板严重变形,导致我公司有上百台机器出厂时不合格而退货。<BR><BR>4.装机工作人员在装机时没有配戴手套,直接用手接触内存条,手上的汗液粘附在内存条的金手指上。长时间后导致内存条金手指氧化而接触不良。<BR><BR>  5.计算机工作环境复杂,环境湿度过大,如在湖边或水上,梅雨季节,工厂车间的酸性过大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计算机过早损坏或报废。<BR><BR>  解决方法:<BR><BR>  1.对于偶尔开机报警的,只需仔细对机箱除尘,擦洗内存条的金手指,并安装到位,再用胶枪将内存条两边进行打胶固定。<BR><BR>  2.对于一两个月出现一次开机报警的,应先更换其他品牌的内存条,检查故障是否消失。如故障依旧,则只能更换其他品牌主板。<BR><BR>  3.对于因使用环境恶劣造成的内存报警,此类问题必须保证机器的正常工作条件,湿度在30-80%,温度在15-35度之间。例如我所在公司有客户的电脑长时间在湿度过大的湖边使用,送修时发现主板底部的铜箔已经锈蚀断裂。<BR><BR>二、显卡<BR><BR>此类问题不是很大,大约占到5%。<BR><BR>  故障表现:<BR><BR>  1.频繁间断性的开机后显卡驱动程序丢失,进入桌面后只能显示640*480,16色模式,必须重装显卡驱动。此类故障出现后用户报修时多数表达为显示器闪烁,颜色不正或者是图标变大。<BR><BR>  2.偶尔开机后虽然主机正常启动,但是显示器没有图像显示。<BR><BR>  3.偶尔开机花屏,进入桌面后消失或者是启动后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花屏。<BR><BR>  故障原因:<BR><BR>  1.大部分是显卡不良。因为显卡做工不良或散热器不良造成显卡芯片过热而损坏,显存部分芯片损坏都会产生上述的故障现象。<BR><BR>  2.少部分属于兼容性问题。<BR><BR>  例:小影霸6817R或R2显卡与技嘉8IE533或微星的8IE533主板兼容性不好。如果单独测试主板和显卡都不能发现问题,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问题。<BR><BR>  3.个别的是主板AGP插槽供电不足所致。<BR><BR>  这类主要是主板的AGP插槽只提供标准电流,而个别显卡的耗电量又超出了AGP插槽所能提供的最大电流值,同时显卡又没有提供辅助电源接口,所以就会产生偶尔开机无显示,或者是在工作过程中因显示大型复杂的3D游戏时突然死机或黑屏。<BR><BR>  解决方法:<BR><BR>  对于刚购买的机器如果出现兼容性不好或上述的故障表现时,比较容易处理,直接换新就可以了。如果是在使用几个月以后出现问题,但是在测试中又无法查明时,只能强烈要求电脑公司给予换新或调换其他品牌的产品。或许,您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或精力,问题才能解决。 <BR><BR></FONT></FONT>
lienli 发表于 2006-6-12 04: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008000 size=4>三、硬盘<BR><BR>此类问题也不多见,大约占3%左右。<BR><BR>  故障表现:<BR><BR>  1.无规律硬盘数据或部分文件丢失<BR><BR>  2.偶尔开机找不到硬盘<BR><BR>  故障原因:<BR><BR>  1.原来硬盘的相关参数和表面缺陷值都存储芯片中,但是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大,如果还继续使用闪存芯片的话,生产成本会急聚加大。这时生产厂家就把相关数据直接存储在硬盘盘面的隐藏区域中。如果这些区域性能不稳定时,就会造成数据无法正常读出等工作异常。不知你察觉到没有,现在的硬盘容量是大了,花的钱少了,但硬盘的质量也越来越不行了,用不了一两年准坏。要知道很多九三年生产的二百兆小硬盘到现在还能用。<BR><BR>  2.随着硬盘位密度的加大,硬盘对环境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当温度过低时硬盘不容易启动,就会表现为加电后找不到硬盘。温度过高时,因为硬盘的发热量大,散热不良,就会出现“飞”盘。<BR><BR>  3.主机电源质量差,输出电压波动太大,造成硬盘工作不稳定。或者是硬盘的电源接口有接触不良或有断线的情况,造成供电断续。<BR><BR>  解决方法:<BR><BR>  1.对于偶尔丢失数据,在排除非病毒所致的原因后,一定要更换新硬盘。因为此类硬盘性能不稳定,一方面经常丢失数据根本无法正常使用,需要经常分区安装系统,另一方面就是硬盘的故障表现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加重,最后会表现为硬盘无法格式化而报废。<BR><BR>  2.对于因为电源问题或电源线问题,须更换电源或使用其他P4电源接口。 <BR><BR>四、MODEM<BR><BR>故障表现:<BR><BR>  有规律的拔号上网一段时间后掉线。<BR><BR>  故障原因:<BR><BR>  首先应该排除是否属于线路的原因,是否有并机,来电显示电话机,防盗打功能等,可以换一个电话进行拔号上网进行测试;再就是需要考虑用户是否使用聊天或网络游戏等,其服务器因为接入客户端过多,服务器任务过重时,会自动复位,这时也会导致上网一个或两个小时后自动掉线;如果上述的两种情况都考虑后,还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可能是MODEM自身的问题了,一是性能低劣或者是搞干扰性能差,对机箱内或线路中的干扰不能有效滤除,而导致掉线。<BR><BR>  处理方法:<BR><BR>  只能更换。 <BR><BR>五、显示器<BR><BR>显示器做为计算机主要的输出设备,是人机对话的窗口,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使用效果,但是因为人对色彩等敏感程度和判断标准不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因为CRT显示器,公司与客户发生纠纷而投诉的问题最多,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也变成了问题。<BR><BR>  1.CRT显示器底色不纯<BR><BR>  CRT显示器因为是依靠可控电场和磁场控制电子束的轰击方向来实现图像还原的,所以尽管目前的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是因为CRT显示器自然特性,所还原的图像因为电子束错位偏移,总不可能达到整屏图像达到一样的底色,肯定有部分区域或暗或亮一些,只是有的显示器明显一点,有的显示器不是很明显罢了。这就是CRT显示器常用的色纯度一词的意思。<BR><BR>  DIY高手们可能都知道,品牌机的显示器肯定没有DIY配置中的高端显示器性能好,但是其价格并不便宜。DIY显示器在销售时都宣称通过了TCO99或03认证,以及其他认证等等,但品牌机在做广告时几乎不突出其显示器性能,只是宣传主机性能。为什么?因为品牌机的显示器根本没法与DIY显示器(当然是中高端产品)比。普遍存在底色不纯,呼吸效应明显,飘移量过大等问题。但谁让消费者都不懂电脑呢?<BR><BR>  因为底色不纯的原因经常会有用户在使用电脑时反映在纯白或纯色时明暗不匀,说是显示器有问题,非要换显示器。对于这种情况,可以让用户与其他同品牌同型号显示器做比较后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用户对于颜色和色纯要求特别严格,可以推荐用户购买SONY等高端CRT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BR><BR>  2.CRT显示器边角不齐<BR><BR>  CRT显示器在水平方向有枕形失真,平形四边形,梯形,水平宽度调整等功能,但是垂直方向只有上下位置和上下宽度,旋转调整,所以如果显示器出现上下底边不齐时是无法调整的。<BR><BR>  我所在的公司曾经就因为显示器上下边缘不齐,一用户连续更换了8台显示器,最后我们都不敢卖给他电脑了,因为所有该品牌电脑的显示器都或多或少的有一点这样的问题。<BR><BR>  3.CRT显示器部分区域字迹模糊<BR><BR>  一般的CRT显示器都存在中间文字清晰,边缘锐利,而四个角边缘模糊的问题。而液晶显示器因为是点阵式扫描,每个点从原理上说都是相同的,所以屏幕上任何一个位置显示性能都是一样的。但是普通消费者却不能理解,经常会报修说自己的显示器一个角模糊。为了让用户满意我们的技术服务人员往往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向用户解释,有时还要向用户做对比演示。<BR><BR>  需要注意如果显示器的驱动程序安装有误时或摩尔量调整不当或打开摩尔开关时,也会出现屏幕上局部区域图像模糊的情况。<BR><BR>  4.液晶显示器关机时有绿色或黄色横条闪烁或者电脑开机时在WIN98启动画面后有花屏现象<BR><BR>  液晶显示器在关机或开机时有黄条闪烁是因为液晶屏是由数百万个液晶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相当一个小电容。由于电容存在充放电过程,所以液晶显示器显示的静止画面不会有闪烁现象。但在显示3D画面,由于图像刷新快,液晶电容响应时间不如CRT来的快,所以在关机的时候或画面切换时屏幕会有淡淡的余辉,即关机看到横线或竖线条纹,这属正常现象。<BR><BR>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液晶显示器都存储了不同分辨率的工作模式,同时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还设置了自动调整画面功能,这就是液晶显示器在开关机或切换模式时会自动调整画面,所以用户看到开关机时画面闪烁就是显示器正处于自动调整画面的过程,这也属于正常现象。<BR>5.显示器无规律的偶尔出现黑屏或变色<BR><BR>  这种情况在CRT显示器中比较常见,主要原因是显示器内部电路存在虚焊或者信号通路部分有接触不良的情况。因为这种故障在初期会表现为三四个小时出现一次,并且瞬间恢复,所以即使用电脑公司派技术人员上门也不容易发现故障。同时此类问题即使把显示器发回厂家维修,因为故障出现周期较长,显示器内焊点较多,维修人员也不会长时间地检测,所以经常会把显示器原样发回来。然后就是用户再报修,再返厂,再报修,一台新的显示器来回往返多趟,也就变成了一台旧的显示器。最后用户实在忍受不了时,就会到公司要个说法,结果也只能是电脑公司免费或用户加钱更换显示器。<BR><BR>  我所在的连锁公司,每年总有四五台因为变色或偶尔黑屏或行幅场幅打不开,而多次维修,最后导致用户投诉而换新的情况。其原因是公司不具有硬件维修能力或者公司不是显示器的授权维修站,只能把显示器的故障进行详细描述后,发回各品牌显示器的授权维修站进行维修。<BR><BR>  6.CRT显示器局部出现色斑或偏色<BR><BR>  故障原因:<BR><BR>  ① 显示器周围有强磁场或电场,造成显示器磁化或受干扰而出现偏色或局部色斑。如果用户新购买的显示器在家中使用时无论怎样调整摆放位置或更换房间,都不能消除局部色斑或偏色时。但是把显示器带到电脑公司时却使用正常,这说明用户家中存在强磁或强电干扰,只能更换抗干扰性能好的高端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解决,此类问题最好在十五天内或购机后马上解决,不能等到数月以后才提出来。<BR><BR>  ② 显示器在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受到强烈振动或摔打,而导致显示屏后的荫罩板变形所致。尽管显示器有减震泡沬和包装纸箱,但因为长途运输或野蛮装卸,经常会造成显示器一次开箱不合格。对于屏幕上局部有特别明显的暗块或色斑时,如果经常消磁和调整摆放方向都不能消除,说明是因为显示器内荫罩板变形所致。此类故障因为是显像管内部变形,根本无法修复,只能更换。<BR><BR>  ③ 显示器在冬季时容易受地磁影响而表现为局部色斑。特别是NESO或美格等使用珑管的显示器在冬季最容易出现屏幕颜色不匀,个别位置明显的比其他位置要浅好多。可以使用屏幕颜色为全白,全红,全绿,全黄颜色进行观察。这种故障使用手动消磁不能消除,在改变摆放位置后可以减弱。这种情况不属于显示器故障,其原因是冬季时因为地磁南北极与物理南北极偏差较大,地磁变化明显,所以影响也明显。这种影响只要到三四月份就会明显减弱或消失。<BR><BR>  7.从侧面看个别显示器会发现屏幕中央有一个直径二十厘米左右的圆环,使用专用清洁剂也不能清除<BR><BR>  这种问题也不属于显示器故障,是因为显示器在生产过程中搬移CRT的吸盘在屏幕上留下的痕迹。从正面看不容易发现,同时在正常使用时根本察常觉不到。如果用户对此敏感并且是购机时就已经发现,一般电脑公司会进行更换。<BR><BR>  8.某一型号显示器与主机出现不兼容,表现为不能满屏,呼吸效应明显,严重模糊,图像上下抖动等现象<BR><BR>  这类问题多是因为软件安装有误或不兼容造成的,应首先从软件上进行排除。对于新装机就已经发现的问题,应马上让经销商给予更换显示器或显卡,不能等几个月后才进行处理。 </FONT><BR><BR>
lienli 发表于 2006-6-12 04: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008000 size=4>六、音箱<BR><BR>  对于音箱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无规律的偶尔断音或杂音严重,多是因为音频线与主机声卡输出接口(LINEOUT)接触不良所致,最好检查主板的安装位置或后置端口的档板是否安装到位。<BR><BR>  在实际装机中(也包括部分品牌机),都出现过因为主机的音频输出端口太靠内,音箱连接插头无法插入到位,而导致一个声道响另一个声道不响或者是断续杂音等情况产生。<BR><BR>七、打印机<BR><BR>  一些用户经常会反映自己的打印机无法打印,系统提示找不到打印机,其原因有:<BR><BR>  1.未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安装打印机驱动和连线,特别对于EPSON喷墨打印机。多数用户把电脑和打印机买回家后,根本不阅读使用说明书和用户手册,都是凭经验安装,因此会出现问题。<BR><BR>  2.在使用过程中打印机被设置为暂停状态。<BR><BR>  3.打印机的打印数据线因为打印机摆放位置不合适被无意中松动或脱落。<BR><BR>  4.喷墨打印机墨水用尽,尽管此时打印机会有缺墨指示灯闪烁提示,但因为用户没有阅读用户手册,所以也不了解提示信息,只知道打印机没有反应。<BR><BR>  因为打印机属于外设,在购机十五天后出现的任何硬件问题都只能维修,一般地级市都有几个品牌打印机的授权维修站,所以问题都可以很快解决,一般不存在多次维修仍不能解决的问题。<BR><BR>八、光驱<BR><BR>  对于读盘性能差,或者是某一类盘不能读取,只要经过检测故障属实,电脑公司一般能够很快进行处理。但对于因为用户使用不合格盘造成的光驱炸盘,比较难于处理,特别对于刚刚购机的用户,出现这种情况时非常头疼。多数情况下,电脑公司只会帮用户对炸盘的光驱进行处理,把光盘碎片进行倒出(在不拆开的情况下),如果光驱性能完好,大家都高兴;如果光驱不能读盘,那用户只能自认倒霉。用户特别强硬,天天到公司闹事的用户,电脑公司也会想点办法把光驱发回厂家了事。<BR><BR>  在SONY光驱上有英文明确提示用户,如果因为用户使用不合格或盗版盘造成的光驱炸盘,SONY公司将不对该光驱进行保修。为什么非要用英文而不用中文,可能也是担心如果大家都明白了就没人买SONY的光驱了,但厂家的告知还是要做的吗。<BR><BR>九、软驱<BR><BR>  目前软驱已经快要退出市场,使用软盘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即使电脑还配置了软驱,但使用的机率却微乎其微,所以建议大家在装机时就不必考虑配置软驱了。软驱经常不能读盘多数是因为机箱不标准或软驱安装不到位产生的,只需要细心调整就可以了。 <BR><BR>十、电源<BR><BR>故障表现:<BR><BR>  1.开机使用正常,但是如果间隔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再开机时,鼠标丢失或者是不能按下电源开关就开机,需要多次按下电源开关才能正常开机启动。<BR><BR>  2.偶尔关机后不能立即二次开机。<BR><BR>  3.主机如果不拔下市电插头会无缘无故的自动开机<BR><BR>  ① 电源质量低劣,抗干扰能力差<BR><BR>  ② 主机有没有设置定时开机功能<BR><BR>  ③ 在CMOS中关闭网络唤醒,调制解调器唤醒,掉电后状态设置为关闭。<BR><BR>  ④ 计算机的工作环境恶劣,周围存在强磁干扰。<BR><BR>  4.计算机启动都正常,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死机或硬盘出现坏道,内存经常报警之类的问题,但是更换电源后故障消失。<BR><BR>  上述几种电源故障多半都是电源故障初期的表现,必须尽早更换电源,避免主板,CPU,硬盘等其他部件的损坏。至于故障的判别只能花上一天或二天的时间到电脑公司进行确认故障的存在。<BR><BR>总结分析<BR><BR>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用户对计算机不了解而误认为电脑有问题的情况,此类问题经过技术人员的耐心解释都能够打消用户心中的疑团;但对于因为故障表现无规律,隐蔽性强的问题,非常难以解决,一是因为绝大部分电脑公司没有检测手段和设备;再就是用户为解决问题往往需要多次奔跑于电脑公司,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是故障得不到解决,一直拖到过了保修期后故障才彻底出现,但必须自己付费维修。<BR><BR>  此类问题并不一定是电脑公司不想给用户解决,主要是故障表现不明显,即使把故障机器发回厂家,往往都是白花路费不解决问题,浪费时间和人力。用户也不能理解公司的所做所为,往往认为是电脑公司故障拖着不给自己修机器,多数时候还会闹到消协。实际上,对于故障明显的计算机故障,在保修期内电脑公司会很快进行处理,因为有厂家的承诺;而对于隐蔽性故障,三包法中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生产厂家也没有给出一个相应的解决方案,电脑公司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因此总是久拖不决。<BR><BR>建议<BR><BR>  对于经销商为了自己的信誉和用户满意,最好能够制定一系列的处理方案,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案,对于此类隐蔽性故障采用紧急处理方案,特事特办的方法来解决。<BR><BR>  对于生产厂商也应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或提供专业的检测设备,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隐蔽性故障进行排查后处理。<BR><BR>  也希望国家对此类非性能性故障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法,而不能总是由消费者和销售商协商解决。<BR><BR>结束语<BR><BR>  电脑做为高科技的产品,其使用和*作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和理论水平,所以消费者在购买电脑后最好学习一下相关的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相关产品的性能特征。<BR><BR>  再就是消费者购买电脑时最好到规模大,信誉好的商家去。这些大的电脑公司为了自己的信誉对于上述问题都会采用特事特办的方法给用户一个满意的答复。小公司就不一样了,损失过大时,肯定会把用户推出去或者自己关闭了事。 </FONT>
lienli 发表于 2006-6-12 04: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green><FONT size=4>激发潜能——恢复笔记本电脑电池的容量<BR><BR>笔者的笔记本电脑标配一块锂电池(14.4V,3.2AHr),电脑刚买回来时电池能续航两个多小时。鉴于锂电池基本上没有记忆效应,且电池带有智能充电系统,所以未对电池作特殊保养,只是在最初使用时完全充放电几次以激活电池,平时大多使用交流适配器供电,使用电池供电的时间不长。一年多后,电池有效容量已大大减少,每次只能坚持使用半小时左右。<BR><BR>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为保证电池具备较长的寿命以及良好的充放电特性,最好每个月完全放电一次,即将电源管理属性中的休眠与待机模式关闭,并关闭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不足警报”与“电池严重短缺警报”,待电池充满后再放电直至电脑自动关机,如此既能校准电源表,又可延长电池寿命。<BR>于是笔者每隔几天就对电池完全充放电一次,但电池容量还是越来越小,表现为一充就满,一用就完。明明显示已满充的电池,拔掉交流电适配器后,系统马上开始关机,再开机还未进入*作系统就已经没电。<BR><BR>  如何恢复笔记本电池的容量?一些品牌(如IBM)的笔记本电脑提供了专用电池刷新程序,用程序控制电池进行深度放电,效果很好,但笔者的笔记本电脑未附带此类工具软件。笔者咨询特约维修中心,被告知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寿命一般只有一年,而且无法维修,只能更换新电池,而新买一块电池需要1500元左右,笔者只得打消此念。<BR><BR>  难道这块电池就寿终正寝了吗?既然可以通过程序控制充放电来恢复电池性能,那能不能直接放电来解决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如何确认电池的正负极。该笔记本电池的正负极从外部很难辨认,因为电极藏得很深,而且有多个端子,端子外部还有格栅保护,连很细的万用表笔都无法通过,只有拆开电池了。<BR>用一字螺丝刀小心地撬开电池的塑料壳,再从带电极一端沿接缝处撬开外壳,*作时一定要细心,否则容易将端部的充电保护电路板撬坏或将电池芯刺坏。拆开外壳后可清楚地看到电池内部的构造:外壳是用榫扣及强力胶粘接成一体的,电池由四组两两并联的电芯串联而成,每节电芯充满后电压在4.2V左右,电池组充足电后电压接近17V,我刚拆开电池组时电压为15.97V,还比较高,但此时使用该电池已无法启动电脑了。<BR><BR>为方便放电,笔者在电池模组的正负极各焊接一根导线,之后在正负极之间串接一个电阻(我用的是0~1KΩ,100W的可变电阻)开始放电,要注意控制放电电流!放电电流应小于1×C,其中C为电池的容量(如标称容量1600mAh的电池,放电电流应小于1×1600=1600 mA)。电流太大会烧坏电池或电阻,甚至引起燃烧;电流太小则放电时间过长,效率太低。由于是初次试验,为稳妥起见,笔者将放电电流控制在100mA左右,方法是用万用表先测量一下某一时刻电池的电压值,再计算出所需的电阻值,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在电路中串入一只电流表以随时观察放电电流。因此在放电过程中要根据电池电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电阻值,以保证放电速度及放电安全。放电时要注意不能将电池电压放得过低,本电池组的放电终止电压不应低于10V (单个电芯不应低于2.5V)。电池过度放电也会使其寿命缩短,严重时还会导致电池失效。将充分放电后的电池组装好后再装入电脑,电池开始充电。由于放电较深,电源表中电池的ID号已无法正确识别。继续充电一段时间后,电池ID号会重新出现。经试验,电池经彻底放电并首次充电后的续航时间依然很短,只有十几分钟,再次充电后,放电时间会大大延长,如此充放电几次后,大多数电池的放电时间可达一小时以上。<BR><BR>  不过经过放电处理后的电池每次放电的时间很不稳定,时长时短。经测量发现,有一组电芯充满电后电压仍较其它组低约0.3V,可见该组电芯已有缺陷,应予以更换。<BR><BR>  原装的电芯是LGR18650P,较普通五号电池稍大些,其中18650为电池的外形参数,即直径为18mm,长度为65mm的圆柱形电池。该型锂电芯市场有售,容量有1600mAh、1800mAh,也有2000mAh等,零售价格每节在30~40元左右;若条件允许,最好买容量大些的,而且最好将电芯全部更换,以保证电芯的一致性,电芯之间的电压及内阻差异越小对电池寿命越有利。<BR><BR>电芯在电池生产厂家是用专业焊机焊接成电池组的,每个电芯上只有两个小小的焊点。普通DIYer一般只有电烙铁,由于电芯外壳镀铬,很难上锡,所以要先用刀片将电芯的两极刮花,然后再对电芯进行焊接。<BR>需注意的是,每次焊接时烙铁与电芯接触的时间不能过长,以免使电芯过热而导致性能降低或损坏。电芯与电芯之间可用多股铜导线进行连接,因为原来的金属片很难焊接。一定要按原来电芯的组合方式进行连接,并要保证焊接可靠,还应注意焊点不要过大,否则焊好的电池会放不进电池盒中!电池组连接好后,用万用表确认一下电池组的连接是否可靠,之后再仔细焊接到充电保护电路上,最后用强力胶将电池盖粘牢。<BR>由于电池焊接难度大,而且有一定的危险,需倍加小心。在购买电芯时也可咨询一下商家能否提供点焊服务。经试用,修复的电池可稳定地供电约一个半小时左右。如此修复电池,即使电芯全部更换,总成本不会多于350元,远远小于购买新电池的费用。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讲述的具体细节只是针对笔者的笔记本电池而言,其它品牌、其它规格的笔记本电池内部电芯数量或连接可能存在差异,但原理是相通的。只要具备一定的电路知识,加上细心和勇气,我相信大家都能DIY成功。<BR><BR>  最后提醒一点,锂电池其实也有记忆效应,只不过相对镍氢电池及镍镉电池而言很小罢了。笔记本电脑的电池要定期(最好每月一次)深度放电,在使用时应尽量将电量用完后再充满,长时间不用电池时可以将其充足电后卸下保存以延长寿命。<BR><BR>  注:电池的记忆效应是指长期不饱和充电及不完全放电而使电池内容物产生结晶,导致电池可用容量变小,充放电特性恶化的一种效应。记忆效应在镍镉电池上表现最为明显,镍氢电池的记忆效应较小,锂电池只有极轻微的记忆效应。电池在产生记忆效应后,不仅容量变小,而且因为结晶而使内阻变大,在充电的时候两端电压上升较快,在还未充满电时就会被控制电路误判为已经充满。由于电池内阻比较大,放电时电压下降幅度大,系统很容易误认为是电压不够,电量不足。所以电池的“衰老”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我们应将电池使用到没电时再用专用充电器充电,或在有放电功能的充电器上先行放电,然后再充电。切勿将电量未用完的电池重复充电。不仅要完全放电,充电时也要充满。 </FONT></FONT>
lienli 发表于 2006-6-12 04: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green><FONT size=4>硬盘分区坏了咋办 硬盘分区修复全攻略<BR><BR>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在所难免会遇到各种疑难杂症,如果硬盘分区出现故障怎么办呢?<BR><BR>  由于分区故障,很有可能开启计算机时无法进入熟悉的Windows界面,甚至通过系统启动盘也无法正常识别硬盘,这时候大家肯定都会束手无策吧。<BR><BR>  如果贸然对硬盘进行重新分区*作,固然能够彻底解决问题,不过硬盘中的所有重要资料也会随之灰飞烟灭。如果你不幸遇到硬盘的分区故障,先别急着重新分区,按照下文介绍的方法来尝试一下,没准儿会有个意外的惊喜呢。<BR><BR>分区表为何会出故障<BR><BR>  在分区表被破坏后,启动系统时往往会出现“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disk and press a key to reboot”(非系统盘或盘出错)、“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装入DOS引导记录错误)或者“No ROM Basic,System Halted”(不能进入ROM Basic,系统停止响应)等提示信息。那么分区表故障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BR><BR>  1.病毒引发故障<BR><BR>  病毒导致分区表损坏是最为典型的故障之一。比如典型的CIH病毒的变种除了攻击主板的BIOS之外,同时也会对分区表进行破坏,而且还有很多引导区病毒也会对分区表进行破坏。<BR><BR>  2.环境问题导致<BR><BR>  如今的Windows 2000/XP都支持NTFS文件格式,而且程序默认的都是采用这种文件格式来安装系统,如果对硬盘进行分区转换或者是划分NTFS分区时意外断电或者死机,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分区表损坏。而且在通过PQMagic(分区魔术师)之类的第三方分区软件调整硬盘分区容量、转换分区格式的时候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果死机或者断电也会导致硬盘分区表故障,甚至有可能丢失硬盘中的所有数据。<BR><BR>  3.*作不当<BR><BR>  如果在一块硬盘上同时安装了多个*作系统,那么在卸载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分区表故障,比如在同时安装了Windows 2000和Windows 98的计算机上,直接删除Windows 2000内核会导致分区表的错误。另外,在删除分区的时候如果没有先删除扩展分区,而是直接删除主分区,也会出现无法正确读出分区卷标的故障。<BR><BR><BR><BR><BR>分区表故障急救策略<BR><BR>  1.查杀病毒<BR><BR>  如果是由于引导区病毒造成分区表故障,则可以借助KV3000、瑞星、金山等杀毒软件提供的引导软盘启动计算机,接着在DOS环境中对系统进行病毒查杀*作。比如用KV3000的引导盘启动计算机之后输入“KV3000/K”命令进行病毒扫描,如果发现引导区存在病毒,则程序会自动进行查杀清理,建议同时对整个系统进行完整的扫描以查找出隐藏的病毒。一般说来,将引导区中残留的病毒清除之后即可恢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BR><BR>  提示:使用软盘引导计算机之前一定要将软盘的写保护关闭,否则有可能导致病毒感染软盘。<BR><BR>  2.用Fdisk命令修复<BR><BR>  Fdisk不仅是一个分区程序,它还有着非常便捷的恢复主引导扇区功能,而且它只修改主引导扇区,对其他扇区并不进行写*作,因此对于那些还在使用Windows 9x的朋友而言无疑是个非常理想的分区表修复工具。通过Fdisk修复主引导区的时候,先用Windows 98启动盘启动系统,在提示符下输入“Fdisk /mbr”命令即可覆盖主引导区记录。<BR><BR>  提示:“Fdisk /mbr”命令只是恢复主分区表,并不会对它重新构建,因此只适用于主引导区记录被引导区型病毒破坏或主引导记录代码丢失,但主分区表并未损坏的情况使用。而且这个命令并不适用于清除所有引导型病毒,因此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BR><BR>  3.用Fixmbr修复引导记录<BR><BR>  在Windows 2000/XP中,我们一般会用到故障恢复控制台集成的一些增强命令,比如Fixmbr用于修复和替换指定驱动器的主引导记录、Fixboot用于修复知道驱动器的引导扇区、Diskpart能够增加或者删除硬盘中的分区、Expand可以从指定的CAB源文件中提取出丢失的文件、Listsvc可以创建一个服务列表并显示出服务当前的启动状态、Disable和Enable分别用于禁止和允许一项服务或者硬件设备等等,而且输入“help”命令可以查看到所有的控制命令以及命令的详细解释。<BR><BR>  比如输入“fixmbr”命令可以让控制台对当前系统的主引导记录进行检查,然后在“确定要写入一个新的主启动记录吗?”后面输入“Y”进行确认,这样就完成了主引导记录的修复。<BR><BR>  4.更换工具调整分区<BR><BR>  在删除分区或者是重新创建分区的时候,如果遇到意外原因死机或断电,这时候再使用原先的工具可能无法识别当前硬盘的分区表,必须更换另外一款分区表软件进行修复。比如我们通过Fdisk分区时意外死机,这时候再通过Fdisk就无法顺利进行,可以采用PQMagic之类的第三方分区软件解决。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分区表对于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影响非常大,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采用DM之类快速分区格式化软件,否则有可能导致后期使用过程中频频出现意想不到的麻烦。<BR><BR><BR>  5.通过KV3000硬盘救护王修复<BR><BR>  KV3000硬盘救护王是KV3000套件中提供的一款硬盘急救软件,在分区表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通过它进行修复。用KV3000软盘引导计算机之后,在DOS提示符状态下输入“KV3000”命令,并且从出现的主菜单中按下“F10”键,此时可以看见程序对系统的有关参数和硬盘分区表快速测试的画面。如果硬盘分区表正常,则会显示“Hard Disk Partition table - OK?”信息,否则会依据分区表故障类型给出相应的信息,这时可以按下“F6”按钮查看硬盘分区表,或者直接按下“Y”按钮进行引导扇区的修复*作。而且为了安全起见,程序在修复前会让你先备份当前的硬盘分区表,然后才会真正对硬盘分区表进行修复*作。<BR><BR>  提示:但是如果硬盘只有一个分区,而且文件分配表和文件根目录表已经被病毒严重破坏,那么即使恢复了C盘分区表也不能使C盘引导,此时需要手工配合其他专用修复软件来恢复数据。如果还有D、E等扩展分区,KV3000一般都能找回后面没有被破坏的分区并重建一个新的硬盘主分区表,这时再用DOS系统软盘引导计算机就可进入硬盘的D、E等分区。<BR><BR>  虽然分区表故障属于系统软故障,也可以通过上述提及的方法进行尝试性修复,但这毕竟不是灵丹妙药,对于一些破坏性非常强的分区表病毒或者是由于其它原因导致分区表损坏,这时只能通过重新对硬盘分区来解决。<BR><BR><BR><BR><BR> 用KV3000备份恢复分区表<BR><BR>  KV3000虽然是个防杀病毒软件,它也具有非常强的分区修复的能力,而且它还能进行系统分区的备份。这样,即使硬盘上的分区表全部损坏,我们还能用备份在软盘上的分区表进行修复。<BR><BR>  1.备份硬盘主引导记录<BR><BR>  通过KV3000备份的时候,事先要确认计算机中没有病毒,接着用KV3000软盘引导计算机并输入“KV3000/B”命令,此时程序将向A盘备份一个无病毒的硬盘主引导信息文件,备份的文件有2个,其文件名称分别是HDPT.DAT和HFBOOT.DAT。<BR><BR>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备份得到的硬盘主引导信息只适用于这款硬盘以及当前的分区模式,如果用于不同容量或者相同容量但是分区模式不同的硬盘,将会对硬盘的分区表造成破坏,因此建议备份之后,在软盘的标签上写明机器型号、硬盘容量、分区大小等信息后保存。<BR><BR>  2.恢复硬盘主引导记录<BR><BR>  当硬盘主引导信息被病毒破坏或主引导记录损坏,硬盘不能启动时,就可以使用干净的系统盘启动。在KV3000的A盘下输入“KV3000/HDPT.DAT”,这样就能将备份在软盘上的原主引导信息内容恢复到硬盘中,不过恢复用的备份文件必须是从该硬盘上备份的,这样可以解决大部分主引导信息损坏、系统不能启动的问题。同样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恢复硬盘主引导记录的时候不要将它用于其他硬盘,而且在硬盘重新分区时也不能进行恢复*作。<BR><BR>  用Disk Genius备份恢复分区表<BR><BR>  Disk Genius不仅提供了诸如建立、激活、删除、隐藏分区之类的基本硬盘分区管理功能,还具有分区表备份和恢复、分区参数修改、硬盘主引导记录修复、重建分区表等强大的分区维护功能。此外,它还具有分区格式化、分区无损调整、硬盘表面扫描、扇区拷贝、彻底清除扇区数据等实用功能。<BR><BR>  提示:如果只是想利用Disk Genius查看、备份硬盘分区信息,可以直接在Windows下运行它,但如果涉及更改分区参数的写盘*作,则必须在纯DOS环境下运行,而且在使用前应将CMOS中的“Anti Virus”选项设为“Disable”。<BR><BR>  运行Disk Genius后,程序将自动读取硬盘的分区信息,并在屏幕上以图表的形式显示硬盘分区情况。如图所示,这是Disk Genius检测笔者硬盘得到的分区信息结构图。其中左侧的柱状图显示硬盘上各分区的位置及大小,屏幕右侧用表格的形式显示了各分区的类型及其具体参数,包括分区的引导标志、系统标志、分区起始和终止柱面号、扇区号、磁头号。在柱状图与参数表格之间,有一个动态连线指示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鼠标在柱状图或表格中点击来选择一个分区,也可以用键盘上的光标移动键来选择当前分区。<BR><BR>  需要备份分区表的时候,按下“F9”按键或者运行“工具→备份分区表”命令,并且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文件名即可备份当前分区表。按下“F10”按键或者运行“工具→恢复分区表”命令,然后输入文件名,软件将读入指定的分区表备份文件并更新屏幕显示,确认无误后即可将备份的分区表恢复到硬盘。<BR><BR>  最新版下载地址:<a href="http://www.mydown.com/soft/53/53403.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3366>http://www.mydown.com/soft/53/53403.html</FONT></A><BR><BR>保护好分区表<BR><BR>  由于分区表故障属于软故障,因此我们在日常使用计算机的时候需要养成正确的使用习惯,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减少分区表出故障的可能性。<BR><BR>  1.计算机中一定要安装杀毒软件,这不仅可以防止各种常见的病毒入侵计算机,更能够减少使用软盘或者光盘时,分区表误中病毒的可能性。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来源不明的软盘与光盘。<BR><BR>  2.新购置的硬盘建议在安装Windows 2000/XP的时候采用内置程序进行分区,或者借助Fdisk程序进行分区,尽量不要用第三方快速分区格式化一体的程序,这有可能导致日后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出现故障。<BR><BR>  3.对分区进行划分或者调整*作的时候,尽量选择电源比较稳定的时间段,有可能的情况下最好能够使用外接UPS电源。 <BR><BR>  4.在计算机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不要对分区表进行调整和转换*作,尤其是NTFS分区,在进行上述*作之前一定要备份分区中的重要数据文件。<BR><BR>  5.安装好*作系统之后,建议对分区表进行备份,以防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BR><BR>  看完上述介绍的内容之后,相信大家遇到分区表故障的时候也不会一筹莫展了吧,希望分区表故障不再困扰我们正常使用自己的计算机。<BR><BR>  小知识 <BR><BR>  当通过Fdisk或其他分区工具对硬盘进行分区时,分区软件会在硬盘0柱面0磁头1扇区建立一个64字节的分区表,包括硬盘主引导记录MBR(Main Boot Record)和分区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其中主引导记录MBR的作用就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以及确定哪个分区为引导分区,并在程序结束时把该分区的启动程序调入内存加以执行;而分区表DPT则以80H或00H为开始标志,以55AAH为结束标志,位于主引导扇区的最末端。整个分区表决定了硬盘中的分区数量,每个分区的起始及终止扇区、大小以及是否为活动分区等。 <BR></FONT></FONT>
lienli 发表于 2006-6-12 04: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green><FONT size=4>自己动手 软件拯救丢失的硬盘数据<BR><BR>在电脑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有惊无险的事,譬如软件设置错误、系统感染病毒、文件意外删除等等都会导致我们电脑中的数据损坏或丢失。如果上天还给你一个机会,你知道怎么去拯救这些重要数据吗?来来来,看下面就清楚了。<BR><BR>数据怎么丢失的?<BR><BR>  不幸之一:误格式化、误删除引起的数据丢失。<BR><BR>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你没有向丢失数据所在的分区上写入新的数据,那么利用数据恢复软件对数据恢复的成功率很高,恢复率接近100%。但如果你最开始是使用的专业的数据删除软件来删除数据,且反复删除覆盖了数据,那么这些数据基本上是无望恢复了。<BR><BR>  不幸之二:由病毒引起的数据丢失。<BR><BR>  由于病毒破坏硬盘的方式实在太多,而且大部分破坏都无法用一般软件轻易恢复,所以……碰到病毒破坏硬盘的情况你就祈祷吧,恢复数据的成功率大约只有30%。<BR><BR>  不幸之三:分区表丢失/出错。<BR><BR>  因感染病毒盘符突然消失、无法打开盘符,或被人为*作将分区表丢失,如从新分区、合并、转换、扩缩、工作过程中突然断电导致分区表丢失等等。一般人为*作所导致的数据丢失100%都可以恢复。如果你备份了分区表,那么恢复数据的成功率就会大大地提高了(参见《硬盘分区坏了怎么办?》)。<BR><BR>  不幸之四:系统重装或误“Ghost”后数据丢失。<BR><BR>  这类问题一般由于已经写入数据覆盖掉源文件,恢复率不如人意,大约只有30%。<BR><BR>  不幸之五:*作时断电引起的数据丢失。<BR><BR>  这类的数据恢复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数据没有保存,而且所使用的程序不具备自动保存功能,一般难以恢复。像Office XP以上版本的程序,一般会自动备份,自动恢复。<BR><BR>数据丢失了该怎么办?<BR><BR>  条件反射之一:如果你没有安装数据恢复软件,那么在数据丢失后,千万不要在硬盘上再进行其他读写*作。不要在硬盘上安装或存储任何文件和程序,否则它们就会把要恢复的文件覆盖掉,给数据的恢复带来很大的难度,也影响到修复的成功率。<BR><BR>  特别提醒:在安装Windows系统时就应该安装好数据恢复软件,并在出现文件误删除后立刻执行恢复*作,这样一般可以将删除的文件恢复回来。<BR><BR>  条件反射之二:如果丢失的数据在系统分区,那么请立即关机,把硬盘拿下来,挂到别的电脑上作为第二硬盘,在上面进行恢复*作。如果你的数据十分重要,尤其是格式化后又写了数据进去的,最好不要冒险自己修复,还是请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来恢复。<BR><BR>  条件反射之三:在修复损坏的数据时,一定要先备份源文件再进行修复。如果是误格式化的磁盘分区、误删除的文件,则建议先用Ghost克隆误格式化的分区和误删除文件所在的分区,把原先的磁盘分区状态给备份下来,以便日后再次进行数据恢复。数据恢复利器 现在有很多数据恢复软件都各有特点,数据恢复率也有所差异。<BR><BR>  这里就介绍一些典型的数据恢复软件,供大家各取所需。<BR><BR>  软件名:FinalData2.1v<BR><BR>  特点:不但能恢复本机误删除文件,还能恢复网络上其它计算机的数据。<BR><BR>  软件名:File Scavenger<BR><BR>  特点:它是NTFS分区数据恢复高手,还提供了找寻文件类型功能。<BR><BR>  软件名:Recover My Files<BR><BR>  特点:可以恢复由于冒失删除的文档,甚至是磁盘格式化后的文件恢复工具,它可以自定义搜索的文件夹、文件类型。<BR><BR>  软件名:Search and Recover<BR><BR>  特点:可以恢复Outlook等邮件程序中删除的邮件信息。附带一个安全删除工具和一个驱动器映像工具,可以对某一驱动器进行克隆。<BR><BR>  软件名:OnBelay<BR><BR>  特点:是一款多功能的数据拯救工具,能够拯救图像、照片、数字电影等文件。<BR><BR>  软件名:Acronis Recovery<BR><BR>  特点:除了支持FAT16、FAT32、NTFS分区外,还支持HPFS、Linux Ext2、Ext3、ReiserFS、Linux Swap等分区,支持大硬盘。<BR><BR>  软件名:FindBack<BR><BR>  特点:能进行数据恢复、被删文件的修复、系统恢复、硬盘恢复、注册表恢复、修改注册表、自动备份并能清除病毒、蠕虫和木马。<BR><BR>  软件名:PC Inspector Smart Recovery<BR><BR>  特点:独特的数码设备存储器数据恢复工具,支持主流的数码设备存储器,能快速恢复误删的图片、影片和声音文件。 <BR><BR><BR><BR><BR>实战数据恢复<BR><BR>  1.从格式化的分区中恢复文件<BR><BR>  恢复数据的软件很多,有FinalData、EasyRecovery、DataRecovery、PC Inspector File Recovery等,这里笔者推荐EasyRecovery,成功率比较高,扫描速度也快。<BR><BR>  软件名:EasyRecovery Professional<BR>  软件大小:32164KB<BR>  适应平台:Win9X/Me/NT/2000/XP <BR>  下载地址:天极网下载频道<BR><BR>  启动EasyRecovery Professional,如图1所示,点击“Data Recovery”,在右边的界面点击“FormatRecovery”,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被格式化的分区,按“Next”。硬盘便开始狂读(狂读的时间视你被格式化的分区大小而定,EasyRecovery扫描笔者的一个40GB分区就花了近半小时),扫描搜索完成后,就会罗列出搜索到的文件,你可以在上面找到你要恢复的文件,然后点击“Next”选择你所希望恢复的文件的保存位置(保存的位置千万不要选择被格式化的分区,一定要选择其他的分区,以免覆盖掉源文件)。之后直接点击“Next”,软件就会自动进行恢复了,恢复完成后点击弹出对话框的Done按钮退出。<BR>对于利用Ghost克隆分区时误*作,覆盖错分区的情况,也可以利用此法进行修复,不过修复的成功率很低,读者朋友可要有心理准备。<BR><BR>2.恢复由病毒感染、非正常关机引起的数据损坏<BR><BR>  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启动EasyRecovery Professional,点击“Data Recovery→Deleted Recovery”选项,如图2所示,在打开的数据恢复对话框中选择丢失/误删除数据所在的分区。<BR><BR>在默认情况下,EasyRecovery Professional将对所选的分区执行一次快速扫描,使用已存在的目录结构查找已删除的目录和文件。如果文件损坏的症状很严重,那么你要选中“Complete Scan”执行完全扫描。扫描完成后,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你的数据,尽情恢复就是了。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恢复U盘的数据。<BR><BR><BR><BR><BR>3.修复Office文件、OE邮件<BR><BR>  启动EasyRecovery Professional后,点击“File Repair”键,如图3所示。它的内容还挺丰富,有修复Mdb文件的“Access Repair”、修复XLS文件的“Excel Repair”、修复PPT文件的“PowerPoint Repair”、修复DOC文件的“Word Repair”和修复ZIP压缩文件的“Zip Repair”等。<BR><BR>它们的使用方法大同小异。这里就以修复Word的DOC文件为例加以说明,选中“Word Repair”,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击“Browse for File”按钮找到想要修复的DOC文件。然后点击“Next”,稍等一会儿,EasyRecovery Professionaly就会在损坏文件所在目录下生成文件名为“修复的文件的文件名_BAK”的恢复文件。<BR><BR>  小贴士:在修复相应的文件前,大家要记住关闭相应的程序。比如修复XLS文件,要记住关闭Excel。同时还要记住备份受损的文件。如果还是修复不了的时候,就可以用别的修复程序来进行修复,如专业的Word文件修复工具DocRepair。<BR><BR><BR><BR><BR>4.误删相片不用愁<BR><BR>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用数码相机拍照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譬如误执行删除*作或者数码相机电池不足等情况就会导致DC中存储卡的相片丢失。鉴于此,这里笔者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味“后悔药”——MediaRecover。<BR><BR>  软件名:MediaRecover<BR>  软件大小:2263KB<BR>  适用平台:Win9X/Me/NT/2000/XP<BR>  下载地址:天极网下载频道<BR><BR>  MediaRecover的使用很简单,首先将你的存储卡插入读卡器,然后启动MediaRecover,如图4所示,点击Recovery,在右边的界面选择读卡器的盘符,然后点击“Next”按钮进入下一步,设置恢复的相片的存放位置,设置好就点击“Next”进入扫描界面,点击“Start”按钮后,稍等一段时间,它就会帮你把丢失、误删除/格式化的相片给救回来。<BR><BR>小贴士:如果你发现你的相片丢失或者误删除、误格式化,请立即把存储卡从数码相机上取出来,不要使用这张存储卡来存储新拍摄的相片,以免将有用数据的簇占满导致相片的恢复难度加大。<BR><BR><BR><BR><BR>5.拯救光盘中的数据<BR><BR>  CD、CD-RW、CD-R、DVD光盘是我们平时最常见、常用的移动存储介质,但如果我们因为保存不当或因为潮湿、划伤造成光盘无法被光驱读取,你可以试试使用BadCopy Pro。<BR><BR>  软件名:BadCopy Pro <BR>  软件大小:863 KB<BR>  适用平台:Win95/98/NT/2000/XP/2003<BR>  下载地址:天极网下载频道<BR><BR>  请将不容易读/拷贝出来的光盘放进去,启动BadCopy Pro后,如图5所示,选中程序主界面左边的“CD-ROM CD-RW/DVD”,然后在左边的驱动器列表中选择相应的光驱,选择文件读取后,将所要读取的数据备份出来就OK。<BR>小贴士:Recovery Mode下拉菜单中有三个选项,如果你的光盘损坏情况不是那么严重,你可以选择第一个选项“Rescue Corrupted Files”,恢复速度快;损坏严重的话可以选择第二或第三个选项。除了拯救光盘的数据外,它还可以拯救软盘、ZIP/JAZ/MO磁盘、数字媒体CF/SM/MMC卡的数据 </FONT></FONT>
lienli 发表于 2006-6-12 04: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green><FONT size=4>声卡不正常 刷新集成显卡BIOS等问答7则<BR><BR>超频后声卡不正常<BR><BR>  问:我的CPU是P4 2.0GHz,顶星845PE主板,板载声卡,金士顿256MB DDR333内存。将CPU外频设置为133MHz时,WinXP能顺利启动,但就是无声音,系统桌面任务栏上的声音图标不见了,用Windows MediaPlayer播放音乐时提示声卡不能使用。怀疑是超频的原因,于是反复调整CPU外频,将CPU外频设置到110MHz时,声卡可用了。请问是电源还是主板的原因?怎样才能超频?<BR><BR>  答:这个故障并不是由电源或主板引起的,现在我们使用的主板多数都整合了AC`97声卡,超频后系统总线频率提高,会造成AC`97声卡在非标准频率(PCI总线标准频率为33MHz)下工作异常,因此它就无法正常工作了。你只要在BIOS中,设置PCI频率为33MHz或与CPU外频比率为1∶4,就能超频成功,且声卡能正常工作了。<BR><BR>  外频增高不能进入BIOS设置<BR><BR>  问:我的电脑配置为:AOpen Ax34 Pro主板(VIA Apollo 133A+VT82C694X 686A,BIOS:R1.16,V4.43四合一驱动)、PⅢ866MHz处理器、Hynix PC133 256MB SDRAM,安装了WinMe系统。外频为100MHz时进入系统运行正常,但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即死机,不能进行BIOS设置,将外频跳线设为66MHz就正常了。请问这是为什么?<BR><BR>  答:从以上情况来看,这种问题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法:<BR><BR>  1.主板有问题:如果主板存在问题,就可能出现一些异常,如出现你所说的进入BIOS设置时死机。可以换一块主板试试看。<BR><BR><BR>2.将外频设为66MHz,检查一下主板BIOS中内存的工作周期设定得是否合理,内存的工作频率与系统总线频率设置是否合理,如果你的内存工作周期是3-3-3,而你设定了2-2-2的话,一般情况下在66MHz外频下是可以正常工作的。但当外频提高到100MHz时,若工作周期依然为2-2-2,质量不高的内存条很难在此环境下工作,所以造成了进入BIOS设置时死机的故障。<BR><BR>  3.VIA芯片组主板提供了内存异步功能,即可将内存的频率设定为系统总线频率±33MHz的状态,如果你设定为系统总线频率+33MHz的状态,那么在66MHz外频时,系统内存在100MHz下工作是正常的;而当你将外频提高到100MHz时,内存则在133MHz状态下工作,如果内存条品质不良,就会造成死机。你可以查看设置并换一条质量好的品牌内存条试试。<BR><BR>  升级后死机的原因<BR><BR>  问:我的主板是DFI P2XLX,采用的是Intel 440LX芯片组,BIOS是AWARD V4.51,到DFI网站下载最新的BIOS刷新,然后升级CPU为PⅢ450MHz。启动一切正常,进入Win98后运行大部分程序正常,但播放VCD即死机。硬盘升级为希捷120GB,先用以前的数据线连接,开机时能检测到该硬盘的型号,但在检测硬盘容量时就死机了,换用新数据线,发现新数据线40个针孔中间有一个孔是被封住的(该硬盘和数据线在其它新主板上使用正常),将新数据线被封的孔用针凿打开,接上后问题依旧。请问这是什么原因?<BR><BR>  答:由于Intel 440LX芯片组仅能支持66MHz外频的CPU,所以安装了100MHz外频的PⅢ450MHz后,就会出现异常。由于PⅢ的工作电压、功耗等与PⅡCPU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工作时发生死机是很正常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途径只有两条,要么换用标准的PC100/133芯片组主板,要么仍旧使用老赛扬CPU。<BR><BR>  对于识别硬盘容量时死机的现象,原因是你的主板BIOS仍然不能很好地支持大容量硬盘。关于40针IDE线插头上有个孔是被封住的,这是正常的,一是因为这个孔没有用,二是这个被封住的孔可以防止用户接错数据线。<BR><BR>  综合以上来看,如果你要使用大容量硬盘和PⅢ处理器,最好去二手市场淘一块支持100/133MHz外频的主板,如815EP主板等。<BR><BR><BR>使用稳压器会导致电脑损坏吗<BR><BR>  问:由于我家所在地的市电电压长期偏高,而且有时不稳定,所以我在主回路中串了一个稳压器。串上之后电压正常并较稳定。但是前不久电源和主板都坏了,拿去维修时,修理商说电脑不能使用稳压器,否则电脑更容易出问题。请问是这样的吗?<BR><BR>  答:的确是这样的。因为高品质的计算机电源都具有在一定范围调压的功能,在适当的电压波动范围内,电源可以保障电脑元件正常运行。加装了稳压器后,虽然解决了电压不稳的问题,但市电电压一旦不稳,稳压器就会进行一次调整性的切变动作。<BR><BR>  而这个切换动作常常会使电网中产生一个高频的电磁脉冲,这个脉冲极易突破计算机电源的整流电路而冲击电源的变压部分或主板,轻则会造成计算机死机或重新启动,重则会造成主板等器件损坏。因此一般最好不要使用电力稳压器,如果当地的电压波动很大,可以考虑购置一台计算机专用的UPS后备电源,以消除电网对计算机的影响。<BR><BR>  硬盘型号不能被识别<BR><BR>  问:我的硬盘是昆腾火球的,主板是磐正的8RDA(nForce2芯片组),用的驱动是nForce_Win9x_2.41_inter national_WHQL.exe,但是在设备管理器中未能认出硬盘的型号,即显示为“GENERIC IDE DISK TYPE47”。现在感觉系统速度特别慢,我用的是Win98,这是为什么?<BR><BR>  答:你的硬盘在设备管理器中显示为“GENERIC IDE DISK TYPE47”,这是正常的。在Win98下,大多数品牌的硬盘在设备管理器中都不能被认出具体型号,一般都显示为“GENERIC IDE DISK TYPE47”。如果细心点,在开机时可以看到硬盘型号信息。<BR><BR>  至于觉得系统速度特别慢,要注意你的电脑是否中了病毒,或硬盘产生了逻辑坏道等。解决的办法是:首先用最新的杀毒软件对硬盘进行全面杀毒,然后用Win98系统自带的系统工具进行磁盘扫描,注意在“自动修复错误”前打钩,再进行磁盘碎片整理;如产生了逻辑坏道,可用相关软件对硬盘重新分区并格式化,重装系统后,问题一般能够得到解决。<BR><BR><BR><BR><BR>如何刷新主板集成显卡的BIOS<BR><BR>  问:我有一块昂达845G主板,显卡是集成的,我想刷新显卡的BIOS,可以吗?我看到网络上有一些刷新方法,挺复杂的,我须要这样刷新吗?<BR><BR>  答:845G主板的显卡是集成的,其显卡的BIOS也集成在主板的BIOS里,你在刷新主板BIOS的同时,也就刷新了显卡的BIOS。因此你只要按普通刷新主板BIOS的方法,就可以刷新你的显卡BIOS了。<BR><BR>  Intel在推出新的显卡驱动时,也会推出相应的显卡BIOS,但由于性能提高不多,厂商不一定会有相应的主板BIOS版本推出,所以有一些玩家会自行提取最新的显卡BIOS进行刷新,但这一过程较为复杂。因此不推荐一般爱好者用这种方法刷新集成显卡的BIOS。<BR><BR>  关机后光电鼠标指示灯还会亮<BR><BR>  问:我的罗技光电鼠标是PS/2接口的,在电脑关机后鼠标的指示灯还会亮,有办法解决吗?<BR><BR>  答:现在使用的ATX电源在关机后并没有切断所有的电源供给,而是保留了一组5V的电源给主板供电,以保证电脑的远程唤醒、键盘开机等功能。由于你的主板支持键盘开机,所以在关机后电源仍然为主板的PS/2口供电,以实现键盘开机功能,所以你的鼠标指示灯在关机后是亮的。<BR><BR>  如果你不使用键盘开机功能的话,你可查看主板说明书,看主板上是否有禁用键盘开机功能的跳线,如有,可将跳线跳为禁止,这样你的鼠标指示灯在关机后就不会亮了。当然,你也可以试着关闭BIOS里的键盘开机功能。 </FONT></FONT>
lienli 发表于 2006-6-12 05: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green><FONT size=4>巧用ASPI驱动解决光驱问题 实例两则<BR><BR>ASPI(Advanced SCSI Programming Interface,高级SCSI编程接口)是适配器与SCSI设备之间的软件通讯层,专用于对SCSI光驱的访问。随着ASPI接口的发展,现在已经可以实现对IDE光驱的访问,并能极大地提升IDE光驱的性能。笔者就有过两次用ASPI驱动解决故障的经历。<BR><BR>  实例一:源兴DVD-ROM光驱的贴心智能钮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小工具,它可以用软件方式控制光驱的进出盒以及设定光驱的速度等,对于延长光驱寿命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一些朋友在Win2000和WinXP下安装后,发现贴心智能钮的所有设定均呈灰色不可用状态。笔者在Win98下居然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于是上网下载了一个4.6版的ASPI驱动,安装后问题解决了。<BR><BR>  实例二:笔者新买了一台摩西电通的CD-RW刻录机,安装完随机附带的刻录软件Nero Express后启动程序,居然弹出了一段提示:“找不到Win-ASPI文件,因此目前只能选择映像文件刻录器”。进入程序后找不到刻录机,只有一个映像文件刻录器。根据提示笔者估计是缺少了ASPI驱动,于是安装了ASPI驱动,重新启动,果然找到了刻录机。<BR><BR>  以上是笔者的两次经历,希望能为遇到类似问题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ASPI驱动最新版本是4.71.2,可以到<a href="http://www.divx.com.hk/software/aspi_471a2.exe"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3366>http://www.divx.com.hk/software/aspi_471a2.exe</FONT></A>下载,解压后的文件夹内有一个Aspichk.exe文件,是用来检测当前系统的ASPI驱动版本的,Aspiinst.exe文件是安装可执行文件。</FONT></FONT>
lienli 发表于 2006-6-12 05: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green><FONT size=4>插上闪存不识别 安装VIA芯片组USB驱动补丁<BR><BR>笔者为了方便地使用闪存等数码设备,特意安装了WinMe(电脑性能较差,没有选择更好的WinXP),因此每次拿来闪存从来不用装任何驱动,使用也一直很正常。这天好友要从我这里拷点MP3,拿来一个闪存,笔者像往常一样把它插到USB口上,可闪存的指示灯并没有亮,打开“我的电脑”也没有发现“可移动磁盘”。重启电脑,发现闪存已被正确识别,而且乖乖地“躺在”“我的电脑”里。安全拔下闪存,重新插上,仍然无法识别和使用,但重启后一切正常;总之,又试了N次,除了个别几次正常外,其他都再现了上面的一幕。起初以为是病毒,用最新版的瑞星查杀了数次,没有结果。<BR><BR>  直接打开“设备管理器”查看,也没有发现什么“黄色的叹号”啊,只是发现“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中的“USB Mass Storage Device”前有一个绿色的问号,双击查看“属性”发现“该设备工作正常”,但下面一行提示:“该设备的某些功能不可用......”,而且“磁盘驱动器”中的“迷你王”(闪存)前有一个红叉,看来闪存已经被“识别”出来,但没有“启用”。难道是WinMe的通用驱动不够完善,必须要装闪存驱动?笔者试着安装了闪存的For Win98驱动,重启后故障依旧。把闪存拿到同样装有WinMe的邻居家的电脑上一试,根本没有问题。<BR><BR>  看来又要升级VIA的4In1驱动补丁了。“驱猫”上网把最新的VIA芯片组驱动补丁当了下来,立刻安装,本以为大功告成,没想到故障依旧。忽然看到有关VIA芯片组USB接口驱动补丁的介绍,该补丁为USB Filter,据说能解决一些USB设备的兼容性问题。,笔者把它安装完毕,重新启动,插入闪存,顺利识别出!查看“设备管理器”中的“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绿色的问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笔者可算松了口气。 <BR></FONT></FONT>
lienli 发表于 2006-6-12 05: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green><FONT size=4>电脑近期常见病 CPU温度过高引起死机<BR><BR>笔者是某品牌电脑的售后服务工程师,最近处理了不少电脑频繁死机的故障。经过诊断,近期的此类故障大多是由CPU温度过高引起的。<BR><BR>  故障现象和维修:以一台联想天麟4540为例,配置是P4 1.7GHz、256MB DDR、40GB硬盘、56Kbps猫,用户报修说开机后会不定时死机。第一次是早晨赶到用户处进行检测,拷机半个小时左右,没有发现故障。<BR><BR>  次日该用户再次报修同一故障,第二次是中午到用户家,发现了用户所描述的故障。根据用户的描述和两次维修环境的差异,笔者觉得问题可能是由于温度引起的,第一次之所以没有发现故障,是由于当日早晨的温度较低。为了证实这个判断,笔者首先从网上下载了一款名为“SpeedFan”主板测温软件,发现死机时CPU的温度已经高达62℃。笔者打开机箱,先清理了一下主板上的尘土,然后将CPU风扇拆了下来,发现上面的尘土也很多,用改锥将扇叶片和散热片分离,再后将它们分别用清水洗干净,然后用纸拭干,并用热吹风烘烤,最后将散热片与CPU核心接触的地方涂抹一点硅胶,安装完毕后重新开机进行测温,发现CPU温度降低了整整8℃。<BR><BR>  我们知道,当CPU的占用率提高的时候,温度自然会随之提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大量计算任务提高CPU占用率的方法来测试CPU温度是否过高,如果能顺利完成测试,那么同样可以排除CPU温度过高引起的计算机死机假设。<BR><BR>  为了确保用户主机可以稳定运行,笔者下载“Superπ”软件,运行419万位计算对CPU进行测试,直到计算完成,没有发现异常现象。这起故障,显然是由于灰尘引起CPU风扇的散热效能下降,从而导致CPU温度过高,最终引起了不定时死机的现象。<BR><BR>  故障总结:最近天气热起来了,朋友们如果遇到类似现象,不妨先从温度方面考虑,往往可以对故障进行迅速定位。另外,利用软件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拷机检测,也通常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ONT></FONT>
lienli 发表于 2006-6-12 05: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green><FONT size=4>失手谋杀显卡 更换配件时最好彻底断电<BR><BR>朋友送我一块GeForce2 MX400显卡,于是准备把自己电脑上的I740显卡换掉。刚好兄弟在用电脑,于是采用“软关机”方式(没拔掉主机电源线)关闭电脑。把这块GeForce2 MX400显卡换上后,按POWER按钮开机,系统报警,屏幕没显示。马上关机重新认真地装了一遍,故障依旧。<BR><BR>  偶尔在安装显示器信号线的时候,显示器信号线不小心脱手,金属接头还在机箱后面划了一下,划的时候可以明显看到火星。再次把信号线的金属接头在机箱铁板上划动一下,果然会不断冒火星。这么利害的静电,只要一接到显卡上,显卡不出问题才怪呢。<BR><BR>  这时才发现,刚才换显卡的过程中,一直都没有把显示器和主机的电源线拔掉。后来把显卡送去检修也进一步验证了我的猜想,检测结果是显卡BIOS芯片和部分显存都已经坏了。<BR><BR>  编后:在此提醒各位用户,在更换配件的时候,最好拔掉电源线,让主机彻底断电,不然很有可能会产生很强的静电,最终导致配件被损坏。 </FONT></FONT>
lienli 发表于 2006-6-12 05: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green><FONT size=4>玩个游戏特慢 竟是BIOS内显存设置不对<BR><BR>故障现象:一台电脑,配置为赛扬1.7GHz CPU、联正i845GL主板、128MB DDR内存、集成显卡、希捷20GB硬盘、普通17英寸CRT显示器、安装的是Win98系统。最近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故障,系统运行很正常,但玩一个游戏时速度特别慢,让人难以忍受,但在玩其它游戏如《抢滩登陆2003》时却没有问题,并且原来玩该游戏时也没出现过这种故障。<BR><BR>  故障分析解决:开始笔者以为是该游戏的安装有问题,但重装了N次后故障依旧,在其它电脑上用这张盘安装,运行起来却没问题。经过检查,*作系统和各种软件安装运行都没问题。<BR><BR>  仔细考虑,《抢滩登陆2003》与该游戏的主要区别在于占用系统内存的多少,对了,i845GL主板整合了显卡,运行时要占用系统内存,赶紧打开BIOS查看,发现“AGP Graphics Aperture Size”被设为256MB,而这台电脑的内存一共才128MB。这样的设置肯定不对,难怪游戏运行起来那么慢。而在运行《抢滩登陆2003》这类游戏时,由于对系统内存需求不多,所以速度并不慢。赶快将BIOS中的该选项设置为8MB,重新启动电脑,故障排除。<BR><BR>  编后:建议BIOS中的该值按照系统内存的1/4来设置,即本例中,最好设置为32MB。 </FONT></FO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