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纪念海外怀旧动画引进25年(1981-2006)

ramza 发布于2006-6-12 09:45 1258 次浏览 8 位用户参与讨论   [复制分享主题]
<FONT color=#0000ff size=4>总有一段回忆让我们挥之不去,总有一段情感令我们刻骨铭心。从1981年央视热播手冢大师名作《铁臂阿童木》,开大陆引进海外TV版动画之先河至今,已经过去了差不多25年。25年,转瞬即逝,如今那些耳熟能详的可爱形象早已成了过眼烟云,他们已经不再是今天孩子们课余时光的开心果,也不再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主旋律,然而它们仍然珍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如同那个精彩快乐、无忧无虑的金色童年一样,永不消褪......<BR><BR>  序<BR><IMG src="http://www.pcgames.com.cn/cartoon/text/pin/0604/pic/pcgames0422words01.jpg" border=0><BR><BR>不到三十岁的人,回忆二十五年前的事?是故弄玄虚还是未老先衰?呵呵,我想都不是的。因为我相信,不仅我,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我的同龄人仍然清楚的记得25年前,《铁臂阿童木》闯入我们细小心灵的点点滴滴。说实在的,关于当年《铁臂阿童木》的具体故事情节,我真的没什么印象了。但中央电视台、卡西欧、星期天、六点半、九寸的小黑白连同阿童木与茶水博士的形象,牢牢印在我的脑海中,从未随时光飞逝而有丝毫的消褪。<BR>  1981年,由日本卡西欧公司免费赠送给中央电视台的日本卡通片《铁臂阿童木》开始在央视一套试播,条件是捆绑播放卡西欧的产品广告。这部由手冢大师亲自操刀的日本名作一经播出,便在国内刮起了一股"阿童木旋风",这是国内正式引进和播出的第一部海外TV版动画作品,可谓开山之作。以央视版《铁臂阿童木》为先河,从1981年起至90年代初,中国大陆引起了一大批海外动画作品,同时以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为核心,辽宁、北京、广东(州)为主力军所掀起的海外动画作品译制配音热也渐入高潮。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电视台无论在海外动画片的译制数量和播出总量都是空前的,由此中国动画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海外动画引进的黄金时期。时至今日,这些风格多样的海外动画作品仍然为不少动漫迷所津津乐道。一股怀旧动漫收藏热也随着数码影音应用技术的迅速普及而日益升温。<BR>  一、海外怀旧动画之定义<BR>  什么是怀旧动 画 ? 恐 怕没有  人 能 给出一 个令 人信服 的定  义。 志也很  少。除了每天守在 电视  机前收看中央台或地 方台播 出 的动画片外,几乎 有更多  的 渠  道了 解 于这  些作品台 前幕后的更  讯息。今天,大家对于 怀旧  动画的很多 分 歧 与争  论,也 许是 在当  年就已 经 埋 下了  伏笔。<BR>  什么是怀旧动画?大家无法取得广泛 共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地域差异影响,当年各地播出的动画片在品种、数量、进度上都不尽相同。其次,在研究、收集、整理怀旧动画片的这个圈子里,每个人的年龄也参差不齐,因此各人眼中的所谓"怀旧动画"的上下限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何况,事情已经过去太久,对于儿时的一些往事早已模糊,由此造成的记忆偏差也就在所难免了。<BR>  诚然,我们无法圈出一个怀旧动画的具体框架,但事实上,在喜欢海外怀旧动画片的这个圈子里,仍然有一些法则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与接纳。通常来说,怀旧动画是指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播映过的动画片。这其中既包括期间国内引进并播映的海外动画片,也包括在这一时段播过的所有国产美术片。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已经制作了大量优秀的美术片,但限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所限,与观众见面的并不多。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特别是电视机的快速普及内地电视台事业的飞速发展,大量作品得以通过电视台播映而走进千家万户,这些片子虽然并非出自80年代,但在80年代多次播映,深受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因此,此类作品与80年代制作并热播的国产动画片、国内引进译制的海外动画片一样,同样是构成怀旧动画片的重要部分。由于80年代是怀旧动画的热播期,也有人据此称之为"80年代动画"。<BR>  另要说明两点:其一,怀旧动画不等于经典动画,反之亦然。无论多经典优秀的动画片,如果当年没在大陆地区的电视台播过,当年的孩子没看过,那么何来怀旧之说?其二,海外不等于日本。对于现在一些媒体不负责的把海外怀旧动画与日本怀旧动画划等号的做法,本人和同好很不以为然。因为,海外怀旧动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这些作品中,有大量的"非日"作品存在。前面说了,关于怀旧动画,每个人的理解与认识都有不同,因此以上观点也只能算是一些代表性的观点,不打算强加于人。<BR>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类型的海外儿童剧集,如《火星叔叔马丁》、《大鸟在中国》、《恐龙特急克塞号》、《太空学校》、《方舟二号》、《小熊杰里米》等,这些片子有的是肥皂剧,有的是特摄片和布偶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属动画片的范畴,但无论在情节内容、角色设定、引进播出、受众目标上都带有浓厚的怀旧动画片的色彩,所以有人也将上述作品归为怀旧动画片属列。由于50-80年代是中国动画片的高产期,精品不胜枚举,业内研究也较多,故不在此赘述。本文重点讨论自1981年起至90年代初的国内引进的海外动画片的相关情况。</FONT><BR><FONT color=#0000ff size=4>二、海外怀旧动画之引进<BR><BR>  毋庸置疑,当下的海外动画作品,无论从制作技术、播出效果、发行方式上都远胜当年。对于时下最火爆的海外动画作品,本人接触很少,故而无发言权。不过,如果大家浏览一下眼下各电视台播出的外国动画译制作品,再与当年作一比较,恐怕就会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不客气的说,那就是整体的大退步。清一色的"日本造",二三流作品,让人腻味的港台配音。在这种情况下,令许多动漫爱好者只能转而通过互联网、碟市去寻求"原计原味""全球同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基本代表当代国际动画水平的动画精品。<BR>  前面已经说过,在80年代,除了电视台,几乎没有别的更多渠道去接触这些"泊来品"。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似乎我们的孩提时代有些可怜了,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时期却恰恰是中国引进海外动画片氛围最为宽松之时。仅仅是通过各级电视台,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的来自不同国度、制作一流的世界级作品,这显然是现在的孩子无法从电视台上所能获得的。<BR>  机制和体制的问题不想在这里讨论,国家有全局性的考虑,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可能不允许像当年那样大规模的引进海外动画作品,特别是一些日本的"大片"、"新片"。但一刀切的做法是否妥当,值得商榷。<BR>  海外怀旧动画片当年的引进给世人呈现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BR>  首先是国别多元化:不可否认,在当年,日本动画片也同样是海外动画片引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早期的《森林大帝雷欧》、《花仙子》再到后来的《小飞龙》、《大白鲸》、、直至90年代初期的《机器猫》、《天空战记》,可以说,日本作品始终占据着一个相当强势的地位。但与今日"清一色"的日本作品不同,当年的海外怀旧动画引进呈现出鲜明的"三足鼎立"态势。即日本为一支,美国为一支,欧洲为一支。美国方面,除中国观众家喻户晓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外,《布雷斯塔警长》、《我的小怪物》、《忍者神龟》、《蓝精灵》(源于比利时)、《螺旋地带》、《神探加杰特》、《华斯比历险记》(源于英国)、《星际旅行》都给人留下很深印象。在欧洲方面,英国的《神勇小白鼠》、《怪鸭历险记》,法国的《国王与小鸟》、《巴巴爸爸》(我国当年引进为联邦德国版),西班牙的《堂?吉诃德》、《毛富利---最后的树袋熊》,捷克斯洛伐克的《鼹鼠的故事》(该片版权现隶属于捷克),原苏联的《兔子,等着瞧》都带给孩子们无穷的快乐,可谓"百花争艳",色彩斑斓。<BR>  其次是娱乐功能与教化功能并重:除了当下流行的战斗、搞笑、少女类三大类型外,当年的科普与励志作品也在海外怀旧作品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如《咪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笑星和他的朋友们》等作品,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仍然不失为科普类动画片的典范之作。在励志作品方面,当年热播的《咪咪流浪记》、《三千里寻母记》、《玛雅历险记》、《小妇人》等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不仅打动了80年代的小观众,也受到家长的称许。此外,包括《世界童话名作选》、《OZ国历险记》等一批改编自世界著名儿童文学的作品,以一种活泼、生动的方式大大开阔了80年代孩子的视野,加深了他们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认知与了解。可以说,当年怀旧海外动画片涉及题材之广已经超出了传统动画片所承载的内容,如以音乐为主题的《卡通之谜》,宣传环保的《毛富利---最后的树袋熊》即是明证 。<BR>  第三,精品纷呈也是 当年海外 动画片引进的一个重要特 征。无论是 长盛不  衰 的卡 通片,如《 猫 和 老鼠》、《蓝 精灵》、《机器 猫》,还是动画大师代表作,如手冢作品《铁臂  阿童 木》、《  森 林大 帝雷 欧 》、《小飞龙》,以及超人气作品《变形金刚》、《太空堡垒》、《圣斗 士星矢》等,当年 电  视台都有引进与播 映,这 些作品直到 今天仍 被视为不朽  传奇 ,为无数爱好 者所怀念。今天 ,借助各 种渠 道,广大动漫爱好者所能看到的海外动画作品,题材,数 量 可能数 倍于 当年,  场 面 、特技 也非当  年作品所 能 企及 , 但通  过电 视台,恐 怕  无 论如 此  也 不会 像 当 年  的  孩 子 们那样,能欣 赏 到 如此多元  化的海外 动 画  作品了。</FONT><BR><FONT color=blue><FONT size=4>三、海外怀旧动画之译制<BR><IMG src="http://www.pcgames.com.cn/cartoon/text/pin/0604/pic/pcgames0422words04.jpg" border=0><BR>  眼下,对港台腔配音的动画片简单的采取排斥与批判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但当满耳都充斥着嗲声嗲气的译制卡通片时,这确实不是好事。很多海外怀旧动画作品之所以至今仍倍受推崇,很大程度上源于当年众多优秀配音演员的出色演绎。80年代,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辽宁、北京、广东等多家影视制作单位构建起庞大的海外动画片译制队伍,集中了大批的资深影视配音演员,正是他们的参与,使得海外怀旧动画片锦上添花,成为译制经典。<BR>  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电视台,引进的动画片从题材及内容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化"层面,强调老少咸宜。李扬老师配音的唐老鸭、董浩老师配音的米老鼠,从艺术演绎层面上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甚至至今无人能够超越。刘纯燕在《机器猫》一片中惟妙惟肖的演绎,一度为孩子们所津津乐道。中央电视台国际部、青少部本身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决定了其在海外动画片译制领域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一期间,还有《丹佛,最后的恐龙》、《庞姬布鲁斯特》、《小不点》、《我的小怪物》等美国剧集在央视热播,特别是央视每周日晚六点半档,成为当时收视率最高的海外动画片黄金档期。<BR>  与央视相呼应,南方最大的海外动画片译制基地首推上海。这与其特殊的地缘优势密不可分。这里除拥有上海电视台外,还拥有中国最大的动画片制作中心--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最大的海外电影译制专业厂家--上海电影译制厂,如此雄厚的动画片制作及海外剧集译制背景,是其他地方省份所无法企及的。由上海电视台造就的两部里程碑巨作:《变形金刚》与《太空堡垒》,几乎是每个成年人童年琐忆中不可跳过的难忘时段。两部作品当年在国内播出后均曾引起空前反响。一方面,这是原制作方的高超制作水准所致。但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上海电视台完美出色的译制及配音工作。战车、陈醇、雷长喜、杨文元等多位影视译制界老前辈在两部片子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使两部作品熠熠生辉。另外,上海电影译制厂也参与了不少经典动画电影的译制工作。苏秀老师译制执导的《龙子太郎》、乔臻、丁建华参与配音的《天鹅湖》、《国王与小鸟》在怀旧动画片引进史上都已传为一段佳话。(注:上译译制的这几部海外动画电影虽然不是TV版动画剧集,但大多数孩子还是当年通过电视观看的,与其他TV版海外怀旧动画剧集同样热播于80年代,故一并述之。)<BR>  其他地方电视台及译制机构虽然从实力上尚不足与以与央视、上译相抗衡,但同样出品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其中以"辽艺"最为出名(包括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等单位,一般统称"辽艺")。其主要译制作品有《聪明的一休》、《百变雄狮》、《海底小精灵》《华斯比历险记》等。此外,北京电视台译制的《星球大战》(又名《麦克瑞一号》)、《非凡的公主--希瑞》,广西电视台译制的《宇宙的巨人--希曼》(该片后续部分由新疆电视台译制,片中部分人名、地名略有不同),也很出彩,已成为怀旧动画引进史上的旗舰作品。石宝兰、马小宁、郑建初等一批表演艺术家所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令人记忆犹新。另提得一提的是,广东(州)电视台当年亦译制了不少热门剧集,包括风靡一时的美国热血卡通《忍者神龟》、《特种部队》,热播大江南北的《圣斗士星矢》、《头领战士》等片。不过在译制方面,其配音水准较之内地电视机构则要稍逊一筹。<BR>  总之,在这样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环境里,中国大陆的怀旧动画片引进达到一个高潮。这给当年的动漫爱好者们所带来的快乐是不言而喻的。直到今天,看到现在孩子们喜欢的"小熊维尼"、"名侦探柯南",就不由想起十多年前,我们还是孩子时也同样谈论得津津有味的《华斯比历险记》、《神探加杰特》等动画片,的确,那个有海外动画片相伴的年代给人的印记是难以磨灭的。</FONT></FONT> <BR><FONT color=#0000ff size=4>四、海外怀旧动画热之兴起<BR><BR>  应当看到,怀旧动画并非当代动画片市场上的主流,但种种迹象表明,国内的怀旧动画热正在持续升温,甚至一度十分火爆。我们有必要简单的探讨一下其中缘由。第一、世纪之交、千年更替所营造的怀旧氛围日趋浓重,怀旧已成为当下的一大主流趋势,作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大批具有时代标杆意义的动画作品重获关注甚至受到追捧自然也在情理之中;第二、无论海外抑或国内,喧嚣浮躁、急功近利已成为影视娱乐圈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没有好的体裁、题材"圈钱"的情况下,旧瓶装新酒无疑是最省力,也是来钱最快的一招妙棋。在这种风潮的带动下,沉寂多年的老片一夜之间都成了香饽饽,发行数码修复版DVD、出续集编外传、翻拍电影都成了海外厂商屡试不爽的招数。这股怀旧动画出版热对国内产生的巨大推动力量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第三、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通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为成千上万的怀旧动画爱好者搭建起一座自由沟通、友好交流的平台,一批与怀旧动画片相关的主题网站及论坛相继出现,这种人气的聚集是促使国内怀旧动画热强劲增长的另一重要内因。<BR><BR><BR>  海外怀旧动画片最新发展动向新闻精选<BR>  ***************************************************<BR>  1、进入21世纪,《变形金刚》接连推出系列动画剧集,并将首次推出真人版大电影,由梦工场与派拉蒙联合出品,斯皮尔伯格监制,该片将于2007年7月4日在全球公映;(另一合体金刚类经典老片《百兽王》也将被搬上银幕,不过此片以《战神金刚-宇宙的保护神》的一个系列引进中国的时候,已经是90年代中后期的事了,呵呵。所以不做更多交代了。)<BR><BR>  2、2005年,在《太空堡垒》出品20周年之际,老东家金合声公司终于推出了这部宏大传奇史诗的第四部《暗影编年》,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该片将以剧场版形式由新线公司在2006年年初面向全球发行DVD,金合声表示,如果市场反应好,不排除继续推出系列TV版动画的可能;<BR><BR>  3、据报道,派拉蒙公司已经从《蓝精灵》的创造者Peyo后人手中获得了《蓝精灵》的电影改编权,着手制作三部曲。曾于上世纪风靡全球的电视动画片《蓝精灵》将被改编成全3D的电脑动画长片,在2008年《蓝精灵》诞生50周年之际登上大银幕。<BR><BR>  4、从《非凡的公主--希瑞》的版权方传来消息说,全新系列的希瑞动画剧集将于2006年陆续推出。此外,据传另有一部以"希曼"为主角的真人电影也将于2007开拍,由吴宇森执导<BR><BR>  5、在数以万计的圣斗士迷的热切期盼中,在沉寂多年后,圣斗士们也都纷纷归来了!近两年来,圣斗士"冥王篇"、"天界篇"的重装上阵,使圣斗士成为最为热门的讨论话题。<BR><BR>  6、从2003年起,由美国重新制作的新《忍者神龟》卡通剧集已经陆续和观众见面,该片更被中央电视台引进,安排在中央六台首播。相信不少迷友都已经看过。2007年春,同名的《忍者神龟》全CG电影也将公映,该片将由Imagi公司香港分部负责动画制作,伟恩斯坦兄弟新组建的"伟恩斯坦公司"将和华纳公司共同发行。<BR><BR>  此类消息还有很多,不在这里一一枚举了,在AMAZON等海外电子商务网站上,各类怀旧动画片的DVD发行可谓层出不穷,这也将极大的推动国内引进此类作品的进程。一个铁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久违的怀旧动画片又开始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BR><BR>  在国内,2002年前,除《猫和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鸭》、《机器猫》等老少咸宜的招牌式卡通片外,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海外怀旧动画片,在碟市上是难觅其踪的。但从2002年后半年开始,怀旧类的盗版动漫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浮出水面,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以《鼹鼠的故事》为开端,随后《变形金刚》、《世界动画--中国水墨动画》(收录有逾百部怀旧国产美术片)、《丁丁历险记》等一大批中外怀旧动漫作品开始频频见诸碟市,制作商大打怀旧牌,发烧友争相购买收藏怀旧动漫剧集逐渐成为DVD碟市的一个热点。这一热潮一直持续到2004年岁末才告一段落。必须承认的一个现实是,即使到了今天,与盗版的《天空战记》、《圣斗士星矢》、《鼹鼠的故事》DVD相比,六区正版怀旧动画DVD无论在策划、宣传、装桢、印刷甚至翻译及字幕制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六区正版音像公司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BR><BR>  2004年,是令人颇感欣慰的,因为在这一年,正版市场也迎来了怀旧动画片的发行高潮。十多年来难得一见的所谓"生僻""冷门"怀旧动画片也纷纷出笼,如《天鹅湖》、《龙子太郎》、《国王与小鸟》等怀旧动画电影均相继登场,这的确令怀旧动画爱好者异常兴奋。特别值得一提的,国内甚至出现了以展拓怀旧经典国配动画市场为主的六区正版音像商,广东千鹤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其中的领头羊。因在2004-2005年度成功推出《变形金刚》、《太空堡垒》这两部怀旧史诗巨作,千鹤名声大噪,目前,千鹤又在筹备多部怀旧经典动画剧集,以期为广大同好带来更多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FONT> <BR>) ?0 @4 a4 W6 I) J/ r) [# N0 W
<HR  width="100%">
$ A6 a9 Z) f# E3 j# Z# r <FONT color=blue><FONT size=4><IMG src="http://www.pcgames.com.cn/cartoon/text/pin/0604/pic/pcgames0422words05.jpg" border=0><BR>  国内已出海外怀旧动画作品DVD不完全汇总(截止2005年年底)<BR>  *************************************************************<BR>  01、机器猫<BR>  02、天鹅湖<BR>  03、蓝精灵<BR>  04、太空堡垒<BR>  05、猫和老鼠<BR>  06、头领战士<BR>  07、龙子太郎<BR>  08、特种部队<BR>  09、变形金刚<BR>  10、天空战记<BR>  11、巴巴爸爸<BR>  12、铁臂阿童木<BR>  13、圣斗士星矢<BR>  14、国王与小鸟<BR>  15、鼹鼠的故事<BR>  16、咪咪流浪记<BR>  17、聪明的一休<BR>  18、森林大帝雷欧<BR>  19、三千里寻母记<BR>  20、铁道银河999<BR>  21、兔子,等着瞧<BR>  22、米老鼠和唐老鸭<BR>  23、尼尔斯骑鹅旅行记<BR>  24、绿野仙踪(又名《OZ国历险记》)<BR>  25、花仙子(目前仅有正版国配VCD)<BR>  26、堂?吉诃德(目前仅有正版国配VCD)<BR>  27、丹佛,最后的恐龙(目前仅有正版国配VCD)<BR>  28、海王子(内容与怀旧动画作品《小飞龙》基本一致,但配音为另一版本)<BR>  (注:六区已经发行的央视版《忍者神龟》DVD系美国新版剧集,与当年版本无关;央视国配《丁丁历险记》值得推荐,但因其当年未引进,故上述两部DVD均未列入上述汇总名单。另,抛开发行制作水准不谈,目前仍有《海王子》、《特种部队》、《三千里寻母记》、《森林大帝雷欧》等片仅见于盗版市场。)<BR>  五、海外怀旧动画热之启示<BR>  准确的讲,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不仅仅是海外怀旧动画片译制的巅峰时期,更是中国动画片市场的黄金时代。除了林林总总的海外怀旧动画作品外,这一时期中国大陆播出和制作的国产动画片也达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上乘之作举不胜举,即使在今天看起来也不失为国产动画精品。同样令当年的小孩子们喜爱有加。它们与海外怀旧动画作品更具特色,共同构筑起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看到今天央视、上 美 厂的 动 画制 作 水准每 况愈 下 ,在 动 漫爱好者 心中的 地位更 是一 落千 丈,一 方 面 令人遗憾,另 一方 面也 勾起了 很 多动  漫 爱 好者  对那 个国 产 动画 片风 光 无 限 年 代的  怀 念 作 为那 段历  史的亲  历 者 和见  证 人, 深感 庆幸。<BR>  在中央及各级政府大力发展中国原创动画片事业的背景下,在这里大谈海外动画片的引进、播映与出版,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摆在我们眼前:为什么在80年代,当中国内地动画市场输入海外动画片达至高潮之时,国产动画片的制作播映非但未收到打压与排挤,反倒迎来了自身发展历史上的全盛时期?从1991年以后,在海外动画片引进译制播出热逐渐消褪的同时,国产动画片的制作也跌至低谷,1991年之前,我国动画片共获得46个国际大奖,被国际评论界认为"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然而也正是从这一年起,我国动画片竟然10年与国际奖项无缘。海外动画引进与国产动画发展这种"一荣俱荣 一损皆损"的微妙关系值得我们以启示。<BR>  由此可见,采取堵的办法并非上策,当年引进的海外怀旧动画作品,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还是内容上,确实值得称道,甚至得到了众多儿童家长的称许,这种互惠共赢的良性发展态势应当对我们有所启迪。为此,笔者建议:今后可由国家牵头,每年引进3-5部基本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动画艺术、技术成就,同时也符合中国国情的动画剧集,以招标的方式委托国内有实力的影视制作单位担当译制配音及发行,如此一来,既可以净化市场,引导国内动画迷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培养和造就一批专职的动漫配音演员,以此为契机,在动漫周边产品的经营上,中外动画事业的交流合作上也将大有可为。相信凡此种种举措,必将对国产动画片事业的推动产生积极意义。<BR>  25年逝去,人们在怀念80年代中国动画片市场黄金期的同时,更盼望着国产动画片的发展能与时俱进,迎来自己新一轮的繁荣与辉煌!</FONT></FONT><BR><FONT color=blue><FONT size=4>后 记<BR><IMG src="http://www.pcgames.com.cn/cartoon/text/pin/0604/pic/pcgames0422words06_1.jpg" border=0><BR>  研究、收集、整理怀旧动画片相关资料,是件很困难也是件很有乐趣的事情。时光飞逝,受当年的条件所限,历史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的唾手可得的资料,现有的文化行政体制机制也不允许我们有机会接触一些当年的档案,在这个圈子里,更多的时候,大家是K相互的交流与回忆,进入尘封的记忆去探求"蛛丝马迹"。<BR>  对于怀旧动画的热爱其实是对当年的一些美好情感的眷恋,与固步自封、消极避世是全无关系的。这些年来,有幸在网上认识了许多在怀旧动画收藏、制作、研究方面造诣很深的朋友,如声波NWG、小飞龙、仲清宇、利刃、LXH、乔、老猫、阿桂、D伯爵、冰山寒剑等,从中受益良多。这里也表示衷心感谢,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让曾经难忘和美好的东西再度回到我们身边,常驻心田。<BR>  我自然知道还有不少片子仍然沉睡在我们记忆深处,等待着我们去唤醒,每个片子的背后,又会引出一段段美丽的童话与回忆。1991年以后,个人以为,已经进入海外动画引进的衰退期,虽然仍然不乏精品,但或许是小孩子长大了,又或许是世道变了,总之,曾经辉煌的海外动画片引进的黄金时代,渐渐远去,1995之后,感觉晚上六点半,不再是一个值得千万双明亮眼睛与纯真心灵眷顾的时刻了。。。。。。<BR>  文中所涉内容主要凭记忆所写,谬误难免,请大家多加指正,以便我即时修订,万分感谢。谨以本文纪念怀旧动画引进25年,期盼着国内外音像商为我们带来更多童年的感动与快乐。希望再有时间能与大家交流国产动画的巅峰时期以及1991之后的后海外怀旧动画带给我们的最后快乐。</FONT></FONT>

已有(8)人评论

蓝加 发表于 2006-6-12 18: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P>小时候真系好,有甘多好野睇.</P>
supernets 发表于 2006-6-12 20: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大陆引进的,很多都没看过,当时还是比较喜欢看香港引进的
蓝加 发表于 2006-6-12 21: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陆版和香港版通吃.
Laputa81 发表于 2006-6-13 05: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喺睇佢地睇大嘅!!!!!
蓝加 发表于 2006-6-13 05: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系要多谢电视台了.
fqjyie522 发表于 2006-6-13 08: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说的,基本我都看过了啦
kidwin 发表于 2006-6-13 23: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蓝加</I>在2006-6-12 21:45:46的发言:</B><BR>真系要多谢电视台了.</DIV>, Q) r8 R/ x; C
<P>5單紙多謝電視臺,仲要多謝畵動畫D人</P>
ninaomu 发表于 2006-6-20 05: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0000ff size=4>其他地方电视台及译制机构虽然从实力上尚不足与以与央视、上译相抗衡,但同样出品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其中以"辽艺"最为出名(包括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等单位,一般统称"辽艺")。其主要译制作品有《聪明的一休》、《百变雄狮》、《海底小精灵》《华斯比历险记》等。”</FONT></P>6 L+ k! x0 L& P+ R6 h9 I
<P>我顶阿?!辽艺最出名、最经典的一部动画---魔神英雄传1同2居然榜上无名?!</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