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更多] [转帖]动漫名词解释

wingaaa 发布于2006-8-20 23:04 1653 次浏览 1 位用户参与讨论   [复制分享主题]
动漫名词解释<br/><br/>动画[Animation/Anime]<br/>凡利用残象原理,依序迅速显示多张具连续性的图形,使其产生看来类似在活动的效果,就可以说是一种动画。而根据国际动画组织(ASIFA)在1980年南斯拉夫的Zagreb(萨格勒布,今克罗地亚首都)会议中对动画(Animation)一词所下定义:“动画艺术是指除使用真实之人或事物造成动作的方法之外,使用各种技术所创作出之活动影像。”<br/>现代动画脱胎自电影工业,但和传统电影的真人实景表现手法相比较,动画不论在主体、内涵、表现手法和制作材料上,所受限制都较小,就算在数字影像盛行的今日,动画画面的独有符号性意涵仍然为自己保留了特点,所以可以说是一种极为自由而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br/>卡通[Cartoon]<br/>这是一种源自于美国的称呼法,那些通俗常见的动画形式又被称做“卡通”(Cartoon)。美国人对动画的感官需求较为直接,经常把它当作快餐式的娱乐媒体。虽然他们也有博大精深的动画文化,可是其他国家却多半只输入了当中最肤浅的部分。因此,社会大众受到廉价美式娱乐思想强烈冲击时,对其文化却是一知半解,所以就有不少人会习惯于将动画定义为适于某种特定低年龄层的东西而予以轻视,这是一种相当大的误会。同时由于国内大众更容易接受美国文化,尤其是一定年纪人士,都习以为常的将动画片说成卡通片。并且在90年代初期,在很多人心里认为动画片没卡通片来得官方。<br/>漫画[Comics]<br/>漫画也是一种在题材、手法、素材、技巧各方面皆独立于中西各种传统绘画之外,表达方式自由不受限制的图形艺术。<br/>漫画这种绘画形式是由插图演进而来的,因为图中大多被赋予含意,久而久之便形成叙述事件的连环画。社会日渐发达同时,受过教育能从事故事记录整理与创作的人也渐渐增多,在文字铺陈之外,也有很多人尝试在故事中将图片说明的地位提高。从事绘画的人多了,于是相关技术一一出现,漫画随着大众出版业的兴起,终于堂堂正正步入现代文明。<br/>由于图形在先天上本来就具有比文字更易于了解的优势,故而以漫画说故事的效果不输于其他媒介,就是低年龄层的读者也很容易吸收。而令人遗撼的是,正是因为这原因,它也被迫遭受如同动画一般的误解。<br/>经过多年的变迁,漫画已经逐渐以一种新兴艺术兼大众媒体的形象为社会接受。这种横跨艺术美学、休闲娱乐和一般生活迅息来源的复杂面貌,就是它和一般绘画艺术有所差别,也是最令人陶醉的地方。<br/>日本漫画[Manga]<br/>这是源于日语音译的“漫画”一词,所以通常也是用来代表日本漫画,尤其在欧美书店里,日本漫画往往占据单独的“Manga”柜台。日本漫画总体上可以说是代表了目前漫画潮流的最高水平,所用的技巧及所描绘的内容范围均以大大超出传统漫画,因此广泛受到各种年龄段读者的欢迎,并以成为其他国家漫画作者竞相模仿的对象。<br/>ACG<br/>取“ANIMATION”、“COMIC”、“GAME”3个单词首字母组成的缩略语;即动画、漫画、游戏三者的结合。在日本,这三大产业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受欢迎的漫画作品往往会被动画化、游戏化。同样的,一部原创的动画也会因商业价值而衍生出漫画和游戏,一部流行的游戏被制作为动画、漫画亦是同理。动漫爱好者经常会对自己喜爱作品的游戏爱屋及乌,而游戏玩家也会对游戏的动画、漫画版本充满期待。<br/>漫画制作相关<br/>漫画作者经常会用到一些概念,包括工具、技巧和版式等方面的专有名次。<br/>沾水笔<br/>漫画家用来作画的一种工具,有点像钢笔,但是跟羽毛笔一样要一直沾墨。笔头重压可画出较粗的线条,这种笔跟毛笔有点像,不过它是钢作的笔头,大城市的美术用品店一般都有卖。<br/>美工笔<br/>和沾水笔相同的工具,可以像普通钢笔一样有墨水储囊。实际上普通钢笔也常被用来创作漫画。如果要画特别粗和特别细的线,则要用专门的制图笔。<br/>点描<br/>在少女漫画中得到充分运用的一种方法,多用于烘托气氛,也可用做话框,点描时一般使用圆笔,垂直在原稿上点画。<br/>网点纸<br/>一种预先印有网格甚至图案的透明或不透明的纸张,主要用于漫画的背景烘托、材质表达或明暗度体现等,如人物的衣服便可直接剪一小块网点纸贴在相应的位置。熟练使用网点纸是漫画创作的重要作画技巧。<br/>飞边和出血<br/>将装订好的书每一边(除了书脊外)切去若干宽度,术语即“飞边”,目的是让书边显得整齐,是装订中不可缺少的工序。对于字书,排版时都会留出较大边界,漫画书如果原稿作图没有考虑飞边的问题,便有可能被切去若干边界部分,排版术语即“出血”。虽然一般来说“出血”破坏了部分原作画面,是一种损失,但现代漫画家有时也会故意追求这样的效果,甚至有全本书都“出血”的。<br/>分镜<br/>打草稿阶段的重要工作,包括分配页数,定制每页内的格框划分等。分格是漫画的基本技巧,也是当代漫画和传统漫画联系最紧密的环节。早期漫画基本上是严格分格的,并且多是矩形格,每格可以理解为一小页,或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所以有“分镜”这样的称呼。当代漫画的分格已经相当自由,基本上除了必须保证阅读方便,其他限制都可以打破,为了情节需要,让画面出格甚至做通页和跨页的大画面现在已十分常见。无论是否出格,画面的初步布局一般也要在分镜阶段设计完成。<br/>变形<br/>漫画里为了烘托气氛常常把人物的表情等做夸张处理,或用一种特殊的人物形象来表达某种感情、状态等。变形是漫画语言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现代漫画多会为主要角色设计专门的变形人物形象,如Q版。<br/>Q版<br/>指漫画中或者动画里三头身大的人物们,即脑袋,上半身,下半身一般大小。Q版人物通常是MM们所不能抗拒之所爱。字母Q应该是来自英文cute,即“可爱”之意。<br/>动画制作<br/>动画制作中常用到的一些概念,包括方法、技巧、各种动画特有的元素及有关人员的作用等。<br/>赛璐璐Cellulose Film Cell画<br/>早期制作动画的经典方法,先把要拍摄的连续画面,画在胶片上,再因需要分别拍摄,近年来因为太废人工,多用CG代替。<br/>CG数码动画<br/>电脑上用数码技术制作的动画。先进日本的动画制作中,大约有80%的操作可又电脑完成,如:电脑上色取代手工上色,电脑合成取代原来的摄影工序等。此外,特殊效果、动画审核以后期制作阶段的工作,都可以通过电脑完成。不过迄今为止,完全利用数码技术制作的动画仍然为数不多。<br/>脚本<br/>带有漫画性质的文学,并像电影剧本那样分出场景和要素,有利于直接的专业操作。将剧情以纯文字写出,也称“文学剧本”。除详细情节以外,对场景、地点、背景音效、人物对白、人物动作等都要做出具体交代,并决定整部作品的情节走向。TV作品通常会在此工序通过“系统构成”对整部作品的风格进行控制。<br/>分镜表<br/>英文是ContinutyScript。这部作业是实际将纸上的东西转换成将来呈现画面的第一步,画分镜表的人依据脚本的指示,在脑中转成画面然后画在纸上。画分镜表的目的就是把动画中的连续动作分解成以一个镜头为单位,旁边标上本画面的运镜方式、对白、特效等等。最重要的每个分镜所经过的时间、张数等,也都会写在分镜表的最右边。对比漫画中的分镜概念,便可发现这两类艺术形式间的内在联系。<br/>Layout<br/>算是比较少见的工作,在工作性质上接近中文的“构图”,只有在一些剧场版作品可能采用,例如设计多层次背景,每层背景移动速度不同,就能表现出逼真写实的远近距离感。而画Layout的人必须在脑海里意识到摄影机的存在,从摄影机的角度去看场景里的一草一木,然后将这些画面详细地画下来。<br/>原画<br/>负责根据分镜表或Layout将设计好的镜头影像绘制精细的线条稿。是动画制作具体操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又被称为“关键动画”。<br/>原画的作用是控制动作轨迹特征和动作幅度,其动作设计直接关系到未来动画作品的叙事质量和审美功能。动画的不可替代性正是建立在这一环节,即能否令角色获得性格,或者说能否赋予假定性的造型形象以生命的活力,完全要靠原画的动力。正因如此,该工作对画技的要求很高,所以多由一些高手担任,有的动画监督和人物设定也会自己画原稿。<br/>出品<br/>出资制作动画作品的公司,可泛指这类公司的首脑或要员。多数情况下,他们掌握着资金投入的决定权,但却不一定参与实际操作。<br/>企化<br/>负责确定一部动画作品的性质(改编/原创)、公开方式(TV/OVA/剧场)、放映长度(TV一般为30分钟,剧场一般为90分钟。OVA则要看是几卷)和故事的基本设定(如:剧情大纲、出场人物介绍、时代背景等)。通常在正式进行动画制作之前,先拟定一份企化草案,该草案须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接下来与动画制作公司、赞助商等相关人员进行企化会议,各部门针对自己人的要求提出建议,确定制作费用和部分制作人员分工,最终完成正式企化书。<br/>原作<br/>在制作动画之前拟选用作品的原作者。几乎所有受到欢迎的动画片都是根据漫画、小说或游戏改编,其原作便是指漫画和小说的作者,或游戏的原案。<br/>原案<br/>与“原作”相似,但更近“策划”之意。决定剧情的大致走向、基本设定等作品的基础构架,但脚本不一定由其完成。这一点在游戏制作中尤其突出。<br/>BGM<br/>“BackgroundMusic”的缩写,即背景音乐。由担任“音乐”的人完成。一般配合画面情节出现。以衬托当时的气氛与情境。优秀的BGM能为作品本身增色。<br/>OVA<br/>原创动漫作品<br/>OST<br/>原创音乐专集<br/>OP<br/>动漫的片头歌曲,即opening<br/>ED<br/>动漫的结束歌曲,即end<br/>IN/IM<br/>动画插曲,一说是 Iner Music的缩写<br/>short version<br/>一般为从动画中截取的音乐,非完整的音乐称呼为这个.<br/>监督<br/>即导演。动画制作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将原作及脚本以映像形式表现出来的总负责人。决定着整部作品的风格和基调,具体到主体意念的把握、角色的塑造、场面的调度,以及时空的结构、声画造型和艺术样式的确定等都由监督一手控制。监督可根据总体构思,对画面、声优、音效、配乐等部门提出要求,组织主要制作人员研究相关资料,确定总的制作计划,并领导具体操作和各项后期工作,直到作品制作完为止。<br/>系统构成<br/>相当于总编剧。由于TV动画的脚本会有不同的人参与编写,为了保持各集之间风格的统一,不致让其间缺乏联系,需要有专人对脚本质量和其间的衔接进行修正。该职务通常由编写脚本内容最多的人担任。<br/>人物原案<br/>负责出卖角色的基本设计。由于担任该职务的通常是漫画家或插画家,因此设计出的角色不能直接当作设定提供给“原画”及“动画”使用,而是会交由正式的动画家加以修改,并完善和增补各式设定。<br/>人物设定<br/>CharacterDesign,又缩写为“CD”,也简称“人设”。负责设计登场角色的造型、身材比例、服装样式、不同眼神及表情,并表示出角色的外貌特征、个性特点等等。通常需绘制同一人物头部及全身正、背、侧多个不同角度的三面效果图,有时还会包括线条封闭的人物发型、身着不同款式服装的造型、与其他角色和身高对比,以及佩带的小饰物等细节。<br/>如果该动画作品原作是漫画,则需要将原漫画家笔下的人物重新绘制,以符合动画要求。也有部分动画作品请原作者担任人物设定。<br/>机械设定<br/>MachanicDesign,又缩写为“MD”。负责设计动画中登场的机械方面的道具,包括机器人、飞行器、交通工具武器等。除了画出机械的外部构造、运动方式、部件功能、和开启处等也必须标明。有时也会要求绘制多个角度的刨面图。设计稿除非特别指明,一般都为不涂阴影的纯线条稿。<br/>一些制作精良的作品会针对某个单一项目,如枪械,由专人进行设定。而著名的机械设定师,其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已有(1)人评论

wingaaa 发表于 2006-8-20 23: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span class="tpc_content">背景设定<br/>以美术监督为中心,根据监督的意图绘制出作品中的空间环境。要求背景符合人物所处情境、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并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较多的动作支点等。通常为纯线条稿,场景中出现的细节,如家具、灯饰、浮雕、植物等也得有所表现。如有需要,还须画出场景的平面坐标图、立体鸟瞰图、景物结构分解图等。<br/>该职务的主要作用是给监督在镜头调度和运动主体调度,视点、视距及视角的选择,画面构图和景物透视关系、光影变化以及空间想象等方面提供依据。也是控制和约束整体美术风格、保证叙事合理性和情境动作准确性的重要形象依据。<br/>声优CV<br/>在日文中“优”是解作演员、表演者,“声优”即是以声音来向大家表演的人,也就是“配音演员”。<br/>日本动画的一个为人熟知的特点是它多姿多彩,独特和各有性格的人物角色。他们虽只是人手或电脑笔下的虚构角色,然而,他们看来确是如此的真实和栩栩如生,他们说话、欢笑、呼喊、哭泣、愤怒等的感情和真人无异,种种多情的声音充满生命。这份真实感来自在角色背后的活生生人物--“声优”。在日本声优是广受欣赏和尊敬的职业。<br/>出品商品常用概念<br/>这些概念有的是动漫出品商制造的,有的则是约定俗成或者最初由爱好者发明,但现在已广泛为出品发行商所运用。<br/>少年漫画<br/>原则上是面向少年读者的漫画,主题往往是“健康向上”的励志类型,其实很多女性读者同样喜欢。少年漫画基本上符合最传统的“漫画”概念,也可以说,传统漫画基本上属于少年漫画。<br/>少女漫画<br/>原则上指面向少女读者的漫画,主题往往与缠绵的爱情有关,只是近期这类作品往往有往“儿童不宜”方向蜕变的趋势。<br/>同人志<br/>同人志一词源于日本,原本指的是“一群有着相同兴趣的人,共同创作自己的文艺著作,称为同人志。”也就是说,只要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将各自发表的文艺著作集结成册,不由商品出版社出版发行,而自己掏腰包印刷,在同好间流通者,均可称为同人志,<br/>后来由于日本漫画电玩文化盛行,各当红作品在同好间大受欢迎的结果,将商业作品加以改编,编制外传形式的漫画同人志,遍逐渐成为同人界的主流,这类作品多半沿着商业作品的角色设计以及时代背景等设定,再依同人作家的喜好,创作出不同的故事。举个例子来讲,当同人作家看了某部作品,觉得男女主角的结局实在太悲惨了,于是便沿着原作者的设定,自己画了一篇让男女主角可以幸福在一起的结局,或者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原作中本来严肃的情节略加修改,结果反而变成了一篇令人喷饭的爆笑漫画,像这些都是属于同人界内最常见的“改编派”的外传形式同人志。<br/>商业志<br/>有别于同人志的东西,由商业出版社印刷出版,而在漫画市场上销售贩卖者,其实也就是我们现在在书店所买到的漫画。通常出的速度快,并且画工比较好,但是常常会有所谓拖戏的情况,即为了多卖钱,毫无必要地拖长情节,以便多出几本书。<br/>角色扮演Cosplay<br/>COSPLAY,为COSTUMEPLAY的缩写。译为“角色扮演”,指的是藉由穿上商业作品里各种角色的服侍,以扮演成商业作品中的角色,范围包括有动画,漫画,电玩,视觉系乐团,以及台湾独有的布袋戏等等。角色扮演的兴趣,也是始于日本同人志集售会中,刚开始时,各社团的成员只是打扮成动漫画或电玩中的任务以吸引同好前来参观摊位。<br/>但是到了后来,角色扮演已不再只是为了帮社团促销,反而转向以单纯的扮演角色为主流,过一过当漫画主角的瘾。<br/>OTAKU<br/>OTAKU们可以说是一种“偏执狂”。最初是指“您家”、“贵府”,是对别人家敬称,引申为对对方的敬语,意为“您”、“您家的”,后特指对爱好的某一方面事物有所钻研的人。出现于动漫界后,发展到用来称呼对动漫作品极度迷恋连,狂热的收集与之相关的物品,并研究、探讨作品中涉及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等社会文化的人。相应的,动漫中的OTAKU文化即是指对动漫、游戏作品中引申涵义及参考资料进行反复挖掘考证的风气。<br/>OVA版<br/>OVA就是指OriginalVideoAnimation的缩写,意思是没有TV或电影上放过,直接发行的作品,通常剧情原创,集数少,且品质好。估计是因为他们的经费多吧。<br/>TV版<br/>就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集数很多,又很会拖片。拖片也没办法的,你看漫画只有几页,可是TV版却要将其变为20分钟。不过近几年的TV版越做越短了,可能是因为日本经济不景气的关系吧。<br/>剧场版<br/>顾名思义就是在电影院内放的动画片,如宫崎峻的电影。而在日本,有不少剧场版的动画常常是由TV版改变过来的,TV版改编成的剧场版影片在1小时左右,而不像传统电影的1个半小时。好莱坞和梦工厂的动画大片其实也属于剧场版,但是要长得多,和一般电影接近。<br/>桥段<br/>简单来说就是摆脱困境的好方法。桥段不仅在大的高潮时适当使用,在较小的高潮部分加以适当的运用也很有效。漫画中的桥段不一定要用常规的手法去写,加入一些专门运用于漫画的夸张更能吸引大家的目光。<br/>绝版<br/>单行本滞销出版社决定不再印刷时,就叫绝版。不少出过单行本的漫画家都对这句话心有余悸。<br/>垫档<br/>为了代替那些因某种原因无法刊登的作品,编辑部会找另一部作品来补充开天窗的空缺,这就叫做垫档。用来替补的作品可能是投稿作品中比较优秀的,也有可能是被抽稿的原漫画家的储备稿,在开天窗时垫档是新漫画作者出头的大好时机。<br/>助手<br/>日本漫画家的工作量极其繁杂,一个漫画从草稿到定型要经历N多的环节,所以帮忙画些不太重要内容的人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说图的背景,人物头发的颜色等等。当然也有极少数的漫画家本着事必躬亲的精神自己做好每一个个环节,最近作品很受欢迎的冰川京子就是如此。当助手往往是新人学习成长的好机会,很多知名漫画家都从助手做起。<br/>周边产品<br/>当一个漫画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的时候,敏感的商人们就会意识商机来了。这时他们会趁机推出带有这个漫画标志的一系列产品,如钥匙链、衬衫、笔记本等等等等。当初正是龙猫的周边产品帮了吉卜力工作室的大忙。<br/>单行本<br/>漫画在杂志上连载后,根据受欢迎程度可能会发行单行本。根据每一节的篇幅长短,每卷由4到8,9节不等。每一节一般由在杂志上连载时的一期构成,有十几页至几十页不等。而单行本的页数虽然也会有变化,但一般比较稳定。大小一般为32开。<br/>同人女<br/>可以说是从事同人活动方面的女生。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女生又有大多数是热衷于BL,所以也有称热爱BL创作的女性为同人女的现象。流传到现在第一含义已经渐渐被人所淡忘,一提到同人女,基本上就是说对BL创作无比支持的女生。<br/>女性向的作品<br/>并非是指女性写手的作品。所谓女性向的漫画,大体上就是指的只谈爱情,其他什么都不管的作品。为爱而生,因爱而死,所有的文字,都是围绕着爱情来写。<br/>番外篇<br/>指与作品相关的小故事,通常用来补充原来漫画中没有提到或者不方便提到的故事。个人认为是欺骗广大读者金钱的东西。<br/>GK模型<br/>“GK”的全文是GarageKit,愿意是“车库组件”。因为西方人惯将车库作为工作房,而GK模型就是在这种地方诞生了。最初的GK模型只是一些玩家们自行创作的作品,造型细致度是因人而异,通常都是OnlyOne,全世界只此一个。基本上,只要不是射出成形而可大量生产的塑胶模型都被叫做GK,大致有实心树脂,空心软胶,white metal(低熔点,软软的铅锡合金)数种,题材则多为动漫画或电影人物,在HGA陈列的GK以实心树脂(最早的来源竟然是工业废料)的动漫画人物为主,例如著名的高达系列、超时空要塞等等。<br/>责任编辑<br/>一个漫画家向一个杂志投稿以后,如果决定采用稿件,会指派一个编辑来专门负责这个漫画家,这个编辑就叫做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和漫画家的关系密切,常常一个责任编辑离职,也会涉及到漫画家的漫画连载问题。<br/>经纪人<br/>漫画家出名以后很多事情接踵而来,因此雇佣一个作为挡箭牌去处理各种事情就尤为重要,经纪人就由此产生。<br/>BL<br/>顾名思义,就是Boy’s Love,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BL绝对不等同于正常意义上的同性恋,BL,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唯美的爱情。<br/>BL不仅席卷漫画界,现在已经扩散到各个方面,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并且发展出一批中流砥柱的同人女。<br/>GL<br/>同BL,GL就是Girl’s Love,女性间的恋爱。<br/>内衣情结<br/>少年漫画里边几乎都有与之相关的情节,比如安达充的每一部作品,北条司的《城市猎人》,多不胜数。<br/>在《乱马1/2》中,更是有着史上最强的内衣窃贼,有很多话的内容也与此相关。<br/>当然,动漫作品中出现的内衣都是少女的内衣……<br/>异空间<br/>在动漫作品中,异空间通常指与现实世界并行或同时存在的世界。一般在现实世界默默无闻的阿猫阿狗在那个空间内会突然神力大增,成为救世主。同时也是纵容作者天马行空而不用汗颜的地方,任何奇怪的想法、行为都可以顺理成章。<br/>变态或BT<br/>通常指具有某种难以为一般人接受的行为习惯或处世方法,来源于日文hentai(变态的,色情的等),但目前和色情的关系已十分淡化,多为一般戏 用语。<br/>自虐或ZN<br/>顾名思义,自己折磨自己,如故意去看自己觉得难以接受的作品等。很多极限运动爱好者也把自己所喜好的运动戏称为自虐。此外,也常见“爱情即是自虐”的说法。<br/>H<br/>来自日文hentai,任何与色情有关的内容均可使用此标签,多用于游戏和动漫作品。另,港台有时也用字母A表示类似含义,源自于英文Adult,指此类作品仅适合成人观赏。美国分级制度则应为X级,或“限制级”。另外,H亦可代指色情行为。</span><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