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级
- 砌墙工人
- 等级进度
-
- 积分
- 113
- 阅读权限
- 35
- 主题
- 精华
- 社区币
- 星梦
- 注册时间
- 2007-4-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第三封:1993年6月14日 ( d, Q1 F% s W* I! R$ \
5 A% h5 }! a/ J* g' @( z中国Communistparty政治局常委会zm.j总书记、诸位委员:1 ]! a3 \8 C7 v$ O+ w- v
, }. `9 e! ?3 Y7 \2 A% K4 i" \
前曾两次劝告切勿修建长江三峡高坝,首次1992 年11 月14 日,附送两文,第二次1993 年2 月14 日,附文请阅后转交中纪委。现在另再送上《长江三峡高坝永不可修》河床演变问题论证一文,请予审批,并请连同前文发交有关机关,安排会议公开讨论。
( j4 j1 A" U [ V# X
1 E+ \2 s% C$ p$ v& A: c凡峡谷河流若原不通航,支流两岸又少田地,象大渡河龚咀那样,是可以拦河筑坝、利用水力发电的。尽管16 年来这水库已积满卵石夹沙,失掉了调节洪水的能力,仍能利用自然水流的落差发电。但长江三峡却不是这样,这是黄金水道的上段,四条巨川排泄着侵蚀性盆地上的大量卵石进入峡谷,在水库蓄水后,这些卵石和泥沙就会堵塞住重庆港,上延抬高洪水位、淹没田地。那里水源丰富,生活着一亿多人口,缺少的正是耕地。凡是这样的地貌,决不可拦河筑坝。所以长江三峡根本不可修高坝,永远不可修高坝。当年孙中山提出这一设想后,可惜没有一个学者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至今也只我一人,说明这是不可行的。随后也就不会有美国萨凡奇的建议,也不会有一群工程师涌向美国学习筑坝的经验,其实这些技术还停留在幼稚可笑的阶段。更不会向加拿大乞取可行性研究经费,更不会有party代会、人代会和半个世纪的讨论。这些都是科技低落的后果,虽不单是我国,但今准备施工了,领头的"专家"应负刑事之责。
' s& ?( m! G) X) } c0 V8 l0 X8 T9 P. y/ F L2 v
论经济效益,此坝每千瓦实际造价之高,可以打破世界记录。且不论摊派到发电的静态经济成本按1986 年物价300 亿元是否属实,并缩短工期为15 年,投资逐年平均分配,到完工时实际投入为666.45 亿元(见"简释"文)。但是审核的报告竟按开工时的成本计算,若也按15 年工期,则仅159.54 亿元。这样,缩小了造价成为1/4,即隐瞒了实价的3/4。这样,经济可行性自然就成立了。这一错误,凡建设领导都该懂得而负责。所以长江三峡高坝不仅因其破坏航运和农业环境而不可修建,而且其本身价值也不成立。三峡电站20 年内只有工费支出,没有电费收入,国家财力不堪负担。理应从速修江西湖南山区所有大中型电站,以供应东南各省电能燃眉之需。作为共和国一个公民、由国家培养成的、从事了60 年水利工作者,眼看着国家和以百万头颅换来的坚强party组织误入陷阱,自觉有责任忠告,也应依宪法"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凡对技术复杂的问题例应公开讨论,蚩可即下结论,申称 "一定要上",犯有欺国之罪,向监察部举报外,也对总书记等对我两次警告未予批答,深为诧异。未知曾否考虑按宪法"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这一条发交有关机关处理。当年黄河三门峡修筑前争辩,只我一人反对修筑。现在虽有许多人反对修建长江三峡坝,但又只我一人从根本上彻底反对,申称是对国家经济不利。可能诸公相信群众多数,我个人仍希望公开争辩。
( y2 j j" {3 T: K. S+ t, n- J* y+ O- u( Y9 k1 m. y5 R: H
未见批答,工程已准备进行,难望轮台有悔诏,只得将此案披露中外,或可拯救这一灾难于万一。
& L+ U" g3 ]3 |2 e" G1 b9 R. X8 l9 o$ f& W4 S5 X- n- D7 R
顺祝
D6 G1 ?4 l( {' r, S
( ^9 M. a+ U3 |- ]( x, u( W. R+ \9 J进步健康
( e% F0 E: M+ h6 E9 ^
6 y6 e- F. K2 A# \, W/ R附文 ( s( S9 Z4 w, q. J
) S5 C2 t: `3 F7 _1 Y+ \
黄万里 1993 年6 月14 日
0 z' y- K6 d/ ? C) {清华大学九公寓35 号
+ M2 o, Q, g' Z) C% P0 k0 [- I
0 ^, E8 Y' w, h& M% S4 F附记: D! i- Z1 Z: _+ h# {
6 h5 N9 h4 \ V( @2 _ e
三封信如石沉大海,1994年1月25日,黄万里以举报人的身份致信“中纪委、监察部合署举报中心”, “举报国务院在长江三峡高坝修建问题上,置本检举人劝阻说理于不顾,违背宪法‘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的规定。虽此坝业经人大通过由国务院定期动工修建,但国务院不能卸却核定该坝修建可行性成立的责任。请监察部举报中心查明处理。”仍旧置之不理。2000年4月,黄河问题越来越突出,他又把自己治理黄河和长江的意见,寄给国务院的总理和副总理。依旧没有理他。这年他已年届8 9岁,且处于癌症晚期。
- f- A6 l3 L. P" m" d/ Q2 q( W7 ^5 J) e) `: z' X; G* q, ~- v
五十年前三门峡不幸被他言中,三峡呢?8 q' H, n0 q4 z b; _
% W' j( Y8 n, P- o! G三门峡工程在反对声中强行上马8 W: i% L- W9 y" f# r* x4 m
( Y5 I; x1 [- \ 中国人历史命运的宿命:三门峡工程既然是Mao.ZD钦定的,委托"苏联老大哥"来设计大坝,参加工程规划设计的几百名中国科技人员,谁敢说个"不"字呢?水利专家张光斗担任了工程的技术负责人。三门峡大坝的上马势不可挡。在政治需要面前,在统治者的危压面前,所谓的科技工作者,都成了刑场上的鼓乐队。 但,有良知的人还是有的。 1956年5月,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著名水利工程专家黄万里就向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提出了《对于黄河三门峡水库现行规划方法的意见》。意见书全面否定苏联专家关于三门峡水库的规划,而不是只在个别问题上持不同意见。在反右期间,向一个party支部书记提意见就是“反party” 。指名道姓地说邓子恢副总理的报告“不正确”。光这一句话就够右派了。 1957年6月,由周恩来总理主持,水利部召集70名学者和工程师在北京饭店开会,给前苏联专家的方案提意见,谈看法。参加这次会议的所有专家学者,除了一位名叫温善章的人提出改修低坝外,只有黄万里一人,从根本上全面否定了前苏联专家的规划,其余的人异口同声,赞成三门峡大坝上马,认为三门峡大坝建成后,黄河就要清水长流了。研讨会开了10天,黄万里参加了7天,也辩论了7天,到最后,会议就成了以他为对象的批判会。 6 L. w9 I7 t6 H# }5 R. w# @3 ]+ b
( b" ~4 P' R, g3 w 1956年5月,黄万里向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提交《对于黄河三门峡水库现行规划方法的意见》。他指出:“四千年的治河经验,使得中国先贤在世界上在千年以前,就归纳出了四种防洪的方法:沟恤或拦河蓄水,堤工堵水,束水浚深治河及缺口疏水。另外,近四十年来中外学者融合了德国人治河的理论和经验又积累了不少新的知识。忽视这些知识,认为有了坝就可以解决下游防洪问题,是不妥当的。我们必须把堤工、治河工、疏水工来和筑坝工程比较,这其中要包括部分坝工、部分堤工、治河工等综合的费用。” 该文最后反复强调:三门峡筑坝后,下游的洪水危害将移到上游,出库清水将危害下游堤防。针对已形成全国人大决议的难以挽回的筑坝决定,黄万里特别提出大坝一定要能刷沙出库的建议,为日后泥沙大量淤积预作准备。 X! |- G3 ~5 r9 J
当时,除黄万里外,还有几位水利工作者著文,对三门峡水库设计和初期运行在技术上提出了不同意见,但他们都是“低坝派”。此外,陕西省也从维护地方利益出发,也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要求降低水库高程。只有黄万里一人,是坚决的“反上派”。 8 L* H. J; w6 O
1957年7月,水利部召开了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在这次讨论会上,高坝派代表再次把下游河道形势描述得岌岌可危,说如果等着中上游水土保持(指在支流建坝拦沙)见效再建三门峡大坝,下游就可能改道,因此主张立即修建三门峡大坝,拦洪蓄沙,让清水出库,并反对减少库容(即修建360米大坝)。黄万里发言说:三门峡以下的河道大家不同意淤积,为什么同意淤积在三门峡以上呢?他认为水土保持即使完成100%,清水下来还是要带沙(当然沙会少一些)。沙淤在上游,将慢慢造成上游地区闹水灾。
1 B n3 @ r3 A3 R5 \: u 据黄万里说,出席此次会议的专家“大多同意苏联设计”,只有他一人“根本反对修此坝,并指出此坝修后将淤没田地城市的惨状”。争辩7天无效后,他退而提出:“若一定要修此坝,则建议勿堵塞6个排水洞(即导流廊道),以便将来可以设闸排沙。”此建议全体同意通过。但施工时,苏联专家坚持按原设计,把六个底洞堵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