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道DDR技术解读

Kiver 发布于2004-1-24 00:27 1110 次浏览 5 位用户参与讨论   [复制分享主题]
目前采用冯·诺依曼结构体系的计算机,其“存储程序”的基本工作原理决定了内存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任何应用程序运行时,都将首先被装入内存,处理器必须访问内存并从中取出指令才能执行任务。现在CPU速度已经很快,如果内存性能不佳很容易对系统整体性能形成瓶颈。近年来,内存除了运行频率提升之外,原本只在服务器等高阶领域采用的双通道内存技术,也开始进入桌面电脑。双通道DDR技术的发展,无疑将提升个人电脑整体性能,并延长目前处于主流地位的DDR内存的生命周期,成为近期广受关注的内存技术之一。
, g; B$ Q8 z# c# Z! ]% ?<H2>  一、出现的背景</H2>
3 l! G+ x# b  h" i3 B  与CPU、显示芯片的更新换代速度相比,内存的发展明显偏慢。性能平平的SDRAM占据了相当长时间的“领导”地位,而高性能的RDRAM由于价格等因素并未获得市场认可,目前最为普及的仍是两年前开始应用的DDR内存。尽管其性能高于SDRAM,但随着CPU、显卡等部件性能的飞速提升,DDR内存带宽正逐渐成为系统瓶颈。- [/ t! G! G1 c+ @4 j. r2 k; n, `0 F
2 H& U  p9 J* H$ u

# t% U& i3 g& F: q. c/ ~  从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Intel将推出800MHz前端总线的P4处理器,需要内存有6.4GB/s以上的带宽配合。虽然RDRAM声称届时提供如此巨大的带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RDRAM的高价格和拙劣的市场表现使人们更期望能够有一种廉价的基于DDR内存的高带宽解决方案。现阶段的DDR内存带宽的确太小了,就是目前最高速的DDR400,也只能提供3.2GB/s的带宽,无法满足新型CPU的需求。当然DDR的下一代产品DDR2将能提供相当高的内存带宽,但DDR2的研制进展似乎显得艰难而缓慢,最早也要等到2004年初才能进入主流市场。
9 j: z9 m; t' i9 {9 L6 t+ v) J0 X: [' V$ `" I9 }2 j8 u0 n
& M3 Z0 i! ^5 M* H9 {1 x  F
  面对这种局面,NVIDIA在去年为大家带来的平衡内存与CPU带宽的解决方案:双通道DDR技术,相继得到了包括威盛、矽统和英特尔在内的芯片组大厂的青睐。在去年的IDF 2002上,英特尔展示了其首款双通道DDR芯片组:Granite Bay(正式名称为E7205)。由于全新的双通道DDR内存将使桌面电脑或工作站获得比采用Rambus更高的带宽与性能,VIA也在VTF2002中发布了双通道P4芯片组:P4X600。此外,SiS的双通道P4芯片组655也已面世。目前芯片组制造商们正在准备力争使双通道的DDR内存成为未来的主流。
6 `3 m1 M4 Q  U( N- T5 j5 I" M3 O6 x7 O; Y& p: g: p6 G' o

' Y( F0 E  z: F. ~- w. k<H2>  二、原理及应用</H2>
% q/ s8 O, R1 G. `  在讲述双通道DDR技术的原理前,我们先简单看看DDR内存的工作原理:DDR内存的核心以SDRAM为基础,但在速度上有明显提高。与SDRAM相比,DDR运用了更先进的同步电路,使指定地址、数据的输入和输出主要步骤既独立执行,又保持与CPU完全同步;DDR还使用了DLL技术(延时锁定回路),当数据有效时,存储控制器可使用这个数据滤波信号来精确定位数据,每16次输出一次,并重新同步来自不同存储器模块的数据。DDR本质上不需要提高时钟频率就能加倍提高速度,它允许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读出数据,因而带宽是前代产品SDRAM的两倍以上。和以往的内存技术相比,DDR已经很先进了,但相关厂商并没放慢发展的脚步,又在DDR的基础上推出了双通道DDR内存控制技术。
* X) z' r$ F  t& @6 ?0 Q- H6 _. B3 v! r' ]* T5 W

已有(5)人评论

Kiver 发表于 2004-1-24 00: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双通道DDR技术其实并非很高深的技术,它和双通道RDRAM技术非常类似:两者都通过两条内存并行运作以获得双倍带宽。两个64位内存控制器,可以提供128位内存总线所达到的带宽。双通道体系包含了两个独立的、具备互补性的智能内存控制器,两个内存控制器都能够在彼此间零等待时间的情况下同时运作。例如,当控制器B准备进行下一次存取内存的时候,控制器 A就在读/写主内存,反之亦然。两个内存控制器的互补可以让有效等待时间缩减50%左右。
5 `% J7 D& W4 ?/ Q8 G/ X  双通道DDR的两个内存控制器在功能上是完全一样的,并且两个控制器的时序参数都是可以单独编程设定的。这样的灵活性可以让用户使用不同容量、速度的DIMM内存条,此时双通道DDR简单地调整到最低的密度来实现128位带宽,允许不同密度/等待时间特性的DIMM内存条可以可靠地共同运作。' D0 _( V: h' f# P( V. F: v7 k2 k
! H. o2 x: p6 _) ~: q2 M

& U/ c; C0 T: ]+ V  下面我们看看最早推出双通道DDR技术的nForce芯片组的关键技术:TwinBank内存架构(nForce2的DualDDR内存体系与此类似),这是第一个成熟的DDR双通道架构。TwinBank拥有两个独立的64位内存控制器(dual-independent,分别是MC0以及MC1),每个子控制器对应一条内存通道,每个周期可以提供128位的数据,还采用了GeForce3“闪电内存架构”中的交叉式(cross-bar)数据分配技术。因此,中央处理器(CPU)以及图形处理器(GPU)、音效处理器(APU)都可以同时获得每秒4.2 GB的内存带宽,而且还可以保证每次都可持续地完成所有的程序应用。
2 @) q) a* g1 Y' j( u! O+ D) F' H" @
5 `% X: O  _! v5 @! o/ M
8 w1 q9 r" s( A+ Y) ?( g5 S  总体来说,TwinBank 这种双通道DDR内存构架的亮点在于其每条通道都单独具有内存控制器,两个通道可以单独或者同时工作,这样两个通道在同时工作时使用DDR266内存就能提供4.2GB/s的内存带宽,是单通道内存带宽的双倍。此外双通道技术还可以缩短内存延迟周期,提高内存子系统的性能。: r7 B" F1 L9 F3 `
/ n+ u5 u# N$ K" M, V
% t7 t) H5 q- v3 B
  双通道DDR技术带来的性能提升是明显的,DDR266能够提供2.1GB/s的带宽,而双通道DDR266则能提供4.2GB/s的带宽。以此类推,双通道DDR333和DDR400能够达到5.4GB/s和6.4GB/s。不过由于在双通道中都有独立的内存控制器,而常见的使用nForce芯片组的主板都提供了三条内存插槽,这样就会导致如下问题的发生:位于Bank A上的内存将独享64位的内存控制器,而位于Bank B和Bank C上的内存将会产生彼此竞争的状况。因此我们在使用时应注意,如果在Bank B上使用双面内存的话会导致系统性能普遍下降。
1 `6 {3 b7 o0 a5 P$ Z+ I7 P" ^3 V3 K) |1 p/ P: g5 L9 P9 T
9 X. [1 m6 h8 W  A0 g
  毫无疑问,双通道DDR是在DDR2进入主流之前最好的选择,双通道DDR内存的应用也将趋向普及。只需两条普通的DDR内存加一块支持双通道DDR技术的主板便能享受双倍带宽的快感。在更完善的内存标准确定之前,双通道DDR技术定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  F1 c! v) _5 t0 ~. I8 v
8 @) T$ ^) T9 |! _: l) O: `
Kiver 发表于 2004-1-24 00: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相关产品
5 Z8 E- u: k: I  从前面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到,双通道DDR技术仍基于现有的DDR内存体系,和DDR内存本身的关系并不太大,因此与其说是一种内存技术还不如说是芯片组技术来得更确切。下面我们来看看与双通道DDR技术相关的芯片组产品。
- k# s' G' O; U" E3 K3 `; C& e7 v1 d- u  ?/ v8 M
, j: j/ \  c/ s) `  A
  目前已有NVIDIA nForce、nForce 2、SiS655及Intel E7500等产品可支持双通道DDR内存,Intel、SiS和VIA的下一代芯片组产品都已计划加入该功能,而AMD Opteron处理器集成的内存控制器也可支持双通道DDR技术。也就是说,双通道DDR技术会成为未来DDR内存构架的主要运作方式。 1 {8 L4 x6 }% r0 f" t
. {! Y1 |6 w; `. e5 T6 p6 ?$ W6 I

8 l9 I! _6 T3 R1 M+ X2 \  在这些产品中,最重要是Intel最新推出的E7205芯片组。显然,作为业界首屈一指的CPU、芯片组生产厂商,英特尔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虽然此前NVIDIA致力推广双通道DDR,但始终得不到理想的市场反应的原因也在于此。
# r; l% Q; k( K# k# Y; }; _  W- U( w1 `

/ F) G/ J0 I$ B  E7205芯片组定位在高端工作站,支持400MHz/533MHz前端总线,支持超线程技术、AGP 8×总线、USB2.0接口;支持双通道DDR200或者DDR266内存,南北桥之间采用266MB/s的Hub Link总线连接。在E7205支持下,双通道DDR266内存提供的4.2GB/s峰值带宽,恰好等于目前主流的533MHz P4系统总线所需要的带宽。此外,英特尔将在今年继续推动双通道DDR内存,推出更多支持双通道DDR内存芯片组。根据产品蓝图,Intel将在桌面平台推出Springdale系列芯片组,支持Prescott处理器和双通道DDR333。
' |( J$ W% _  a0 t
' e$ T& M, R) B7 t/ c- P- y4 o, x1 e" r& `% R
  在P4平台上还有VIA的P4X600芯片组也将支持Intel P4 533MHz前端总线,并且支持双通道的DDR内存。与E7205相比可以支持DDR333内存,也就是说我们使用128位DDR333内存时就能得到5.4GB/s的带宽。矽统已经推出支持双通道DDR内存的SiS655芯片组主板的工程样板,支持双通道DDR266/333,并且允许不同容量的内存混插工作于双通道模式,四条DIMM插槽最大可支持4GB DDR333内存。
, G1 h/ B+ J  \* n# r4 G1 k# `+ T9 X( A4 S) X
) R) x- X; q! W. x& d! R- b" h* b- Q
  AMD平台的双通道DDR解决方案暂时只有NVIDIA的nForce/nForce 2系列唱独角戏。nForce 2支持200/266/333MHz前端总线,支持双通道DDR266/333/400内存和AGP 8×。! m/ Y! @- H) X, I6 H  s
9 P; v3 g0 a6 y( t4 ^6 `) q
, q) c5 l( G& r! ~# w, \: c
<H2>  四、竞争对手</H2>
$ L6 J. m! t& h2 }1 `: o  说到双通道DDR技术不得不再谈谈VIA推出的另一种基于DDR技术的新内存架构:QBM(Quad Band Memory,四倍带宽内存)。3 {8 R/ l/ p+ X8 p1 x2 t" z

, x4 [) O) j# l9 {+ p; B+ K# `3 f% v0 }+ W+ X% Q
  通过这种技术,DDR内存可以实现在一个时钟周期内4次数据传输,即可以将目前的传统DDR内存在同等工作频率下,把数据传输带宽提升整整一倍。QBM是针对目前DDR架构的一种全新的改进,采用QBM技术的内存模组由两个DDR模块构成。其一按照正常的速度工作,其二则延迟1/4周期,每一模块连接一个场效应管。场效应管在此充当开关缓冲的作用,在它的作用下,时钟周期错开的模块在一个10ns的周期内共同提供4bits的数据吞吐量。而普通的DDR内存在同样一个周期内能实现的吞吐量是2bits,也就是说从技术方面提升了DDR内存模块的工作效率,让DDR内存模块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时钟周期的空间分配,更加有效率地进行数据的传输工作,以实现性能的成倍提升。
& p# F) Q4 ]" j. P
7 S: w0 H0 C' c! ^
Kiver 发表于 2004-1-24 00: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更重要的是,虽然QBM内存带宽成倍提升,其成本却没提高很多。如果一款芯片组要支持QBM(Quad Band Memory)技术,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将内存控制器重新设计为支持QBM技术就可以了,原来传统的64位DDR SDRAM内存接口还是能够继续使用的。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是在主板设计方面只要在芯片组内设计一个QBM 控制器,其他在主板布线等设计因素几乎可以不用改动。 ! x: b$ M2 Y3 ?* e1 o% P+ l. e
  VIA的第一款支持QBM的芯片组将是支持Pentium 4的P4X800;这款芯片组将在2003年的一季度底发布。下表是目前几种DDR内存技术带宽的比较。
) g. x! J8 g1 \$ A* C; J: \9 S6 y6 m. m$ A. W
Kiver 发表于 2004-1-24 00: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发展前景
. @/ z; x7 ~3 w  A1 r4 K- b  如同CPU一样,内存技术的更新也是很快的。为了弥补性能差距,只有开发出新的存储器来满足对带宽的需求。除了上面提到的双通道DDR技术外,内存作为计算机发展的前沿产品,在今后还会有不少新技术、新产品出现。
4 H# {  n& u8 a6 j! u
( p  h: Y* }1 {/ k3 }
4 M3 m: D7 y/ ?. a# e第一代DDR内存预计将在发展到DDR400时达到顶点,在这以后将依靠双通道DDR和QBM技术扩充的带宽,坚持到2004年左右。随后DDR2将于2004年开始应用于个人电脑,DDR2这种只需要64位线宽的下一代DDR技术也许是双通道DDR的替代产品,和原来DDR一样的数据线宽不会增加主板在布线方面的成本。5 w$ d( x0 F4 d) p* ]
/ G* ?) o7 E' K' |

3 W1 H  }3 c; c) L/ @5 S  DDR2与目前的DDR相比,主要有以下的改进:预取数据容量从2bit提高到4bit;工作电压从DDR的2.5V降到1.8V;采用了片内终结器设计(ODT,On Die Termination),即将原来在主板上的终结电阻集成到芯片内,有助于提高高频下的信号质量并降低主板的成本。  K: Q2 }' R: o& I, `

3 ~' c3 l2 [& n5 y+ C: D! d6 K7 J% r) [/ h5 \1 b2 q
最后我们再谈点DDR3的情况。根据2002年JEDEX透露的信息,DDR3将在2007年正式出台,至少从667MHz开始,预取数据容量大于4bit,而且工作电压更低,寄生干扰也将进一步减少。目前还未有任何DDR3规格细节公布。显然,现在谈论细节还为时尚早,毕竟半导体技术日新月异,包括DDR3在内的下一代内存规格目前谁也无法预测。
4 @- Q/ |" h3 K2 q; L6 Z$ C) e) e2 t5 p1 X; @
ufree 发表于 2004-11-9 03: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明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