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第一次谈到《EVA》,之前一直不想动笔是因为这部难以解释,且争议性太多、加上个人又对《EVA》毫无兴趣可言,不过近日看完《蓝宝石之谜》不得不提一下庵野的作品,就我来说《EVA》以前的庵野作品都很不错。
7 J5 k2 Q7 V) A& q/ p6 F& O; b3 f; H% f3 H0 ~: ~* r8 f
1 w. O/ [7 B5 R8 U- y. ^" V" P
《EVA》一直被不少ACG迷捧为跨世纪之神作,不否认其对ACG界造成的冲击与影响,但回归于作品本身,我个人是觉得大概三颗星程度而已,这次文章不只谈《EVA》,更要以庵野的《飞越巅峰》、《蓝宝石之谜》来重新审视《EVA》与日本动漫画,那么就先谈谈《EVA》吧。& i$ \+ }% f6 w% R# O' G
3 r1 a7 b% T* o. k$ ]! z
5 Z2 w8 |, \! C! x0 K
作品完成度——! P! k( m7 _! x7 e
8 Q0 K. E; q9 ^+ u
9 x& b, X. A( \2 e) {《EVA》根本没有结局,不要说结局、就连后半部剧情都在胡搞,在未看此部作品以前很多人都说很难懂,自认为解读能力还勉强过的去,但我看完它后觉得这根本不需要什么「解读」,因为他故事后期没有任何意义、或者要表达一个观念,只是一个导演的意识流集合体,所谓的哲学作品不是不好,但《EVA》根本谈不上哲学作品,只是后期庵野秀明乱搞一通,先不管是因为随性乱编剧还是金钱不够,这些并不能当作什么理由,因为呈现在观众就是一个事实:《EVA》不是一部完整的作品。
5 R& [' h) R k, l- e/ y9 x! q% _- p( }8 E
; L/ D( u5 w4 ?9 E1 n
作品内涵——; r! \* Q' h' |) G/ o
t& y z, ~5 E+ N3 }1 M6 Y' I
8 h: C! V& v- T1 Y3 c& U& d8 {, a
很多爱好者喜欢提《EVA》具有很多象征学、图腾学以及宗教学,因此很棒,但同我在网志写的「漫谈空之境界」,导演要做的不是把一堆大家很玄的东西乱丢进去自己的作品,而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消化」大量的资讯至动画这种二次元传媒作品里,押井守也很喜欢在作品塞一堆他读的书、或者思想,初代《攻壳》或至《攻壳2:无罪》他是有一条主线、有结局,虽然他放很多一般人难以消化的资讯,但是他是有交代这个故事在做什么的,因此被称为一个哲学动画至少我是可以接受的,因为里面提到的内容是跟剧情有关,只是观众有没有吸收过其资讯,但《EVA》最后那些疯狂的兼用卡外加黑底白字摆明就是没钱做动画,如果要辩解其实金钱充足但想用抽象表达只会越辨越黑而已,如果在金钱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这样子做,那就跟富坚义博把《猎人》摆烂有什么差别?
; z, \- U7 E2 X# ^$ |& H
7 R# s% q9 O0 a$ d1 o
2 ^$ t4 ^+ _) M4 |' \+ Z+ I再来如果要谈象征学、宗教学、心理学,今敏之《Paprika》(盗梦侦探)才有一部真正完美结合作品之架构,内容穿梭现实与虚幻、梦与真实、过去与未来,象征以及心理学也可谓玩到炉火纯青之境界,那为何《Paprika》却未称神,反倒是《EVA》被称为有内涵之神作,我不反对《EVA》是夹有大量资讯及思想之作品,但不同意他是一部「好的」或叫「有内涵」之作品,我想《EVA》后半部会如此神奇,理由跟庵野秀明本身大有关系,如果以剧情之观点来解读本部只会进入死胡同,不如从庵野本身做剖析,这在后面会提到。, x5 T) R6 I) V, f8 @
2 M- |7 x& A+ k' _2 a3 E' _
# T$ u3 L3 o4 ]3 q; @9 f( W
; H8 C, S6 \9 Q: X9 l. ~+ s& E; s b作品之画面——3 B+ u) z9 H5 W6 D( w8 B/ I
l8 @' m' Z; a0 T+ i: B) ]$ K9 U
没话说的棒,《飞越巅峰》中的Gunbuster算是类似钢弹那样子的机器人存在(超级系),不过EVA本身是游走于机械与生物边缘的存在,因此在战斗画面的表现上是相当震撼的,个人认为EVA最大的长处就是在视觉感官上有著强烈的刺激,这在后续的电影版明日香与量产EVA的战斗中又再次升华了。( p: E$ d5 q5 j, }% P
1 Y( Q& i8 X( m% @7 W3 C" W8 o3 d2 M
, J! i- k* s4 d; L( s4 y4 |GAINAX可以算是相当会表现机械人动感之作品,后来今石洋之的《天元突破》再次无视机器人硬梆梆的设定,宛如生物一般的灵活动作(甚至还吐舌头!),这跟Sunrise大招牌《钢弹》就有相当大的区别,钢弹就是一介拥有脸的战争兵器,并不需要有多灵活(顶多喷射器强一点),因此《EVA》之战斗表现是无可挑剔的上等作,但在后期不论是剧情还是画面什么都没有,是相当令人惋惜的。- N; s: h, B' x: y+ \) {" j8 M! M
( ]' X* \+ p0 e" t
6 t- _6 B2 h" V4 o+ s: K/ [/ I9 F( i1 A o: ]8 G
7 N9 D9 W$ t0 Y. p" X* v4 F) v至本文标题,从《飞越巅峰》、《蓝宝石之谜》来看《EVA》与日本动漫画:
0 @/ X% m0 H; Y7 q, f6 U4 A" E/ m* N# ]
L+ |: i- W. D7 i: B( M1 [) o1 z" H. e0 D8 h) O, B
在这之前必须先谈周星驰的电影:《少林足球》、《功夫》、《长江七号》,可谓星爷三部曲,大部分观众大概看完觉得好笑就完了,感觉周星驰只有在《长江七号》中的埋入一些他的人生观,其实不然,《少林足球》跟《功夫》是相似的结构,主角一开始是穷困潦倒、让人看不起,最后成就了自我,这是周星驰人生缩影的写照,周星驰的作品在香港获得高支持是因为他不只好看、更具有「代表香港人刻苦耐劳精神」之作品,在《长江七号》中做了整合、确切的用人物的对白说出了周星驰的心声,这次不是获得神功或武林绝学、而是要传达一个精神——努力。
+ ~; B) S# E* q& C$ e' y0 s3 t2 l
M1 c+ f) p. z$ k* K
同样的,《飞越巅峰》、《蓝宝石之谜》、《EVA》说是庵野精神代表一点也不为过,前面将《EVA》批个半死,但个人却非常喜爱前两部作品,尤其是《飞越巅峰》,常常提到庵野我想讲的就是「飞越巅峰才是庵野的最强机器人作品」,本段要谈的是如何用这三部作品看待《EVA》、甚至庵野本人。在更早《王立宇宙军》中就有正面的努力思想,《飞越巅峰》、《蓝宝石之谜》也是相当励志的正面动画,可到了《EVA》却是近代动画黑暗、悲伤、阴沉的象征,这到底是为什么?我认为这跟导演以及社会有相当大的关系,也算是时代眼泪了。% p3 v5 ^5 I! u) L
& c; H) E1 ~2 ]0 {% ?1 V, e+ P
9 |& V( H2 f+ o! s我必须语重心长的说——早期的日本动漫画、曾经是梦想的代名词,打从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开始,动漫画是梦想与冒险的象征,手冢治虫曾经说过一句让我非常感动的话:「我的漫画不入流、低俗、无聊也好,但我希望看过的孩子至少能抱有梦想。」直到现在有些大人仍是认为动漫是梦想与梦幻,但却不知道时代早就变了,近代动画已经在「黑暗」、「深度」、「血腥」、「刻意卖萌」、「绝望」的题材比怀有梦想的作品多上许多,那个动漫曾经是「梦想与希望」的象征已经不存在了,近年高人气《Code Geass》或者《Death Note》主角都是黑色风格(夜神月算是神经病了),且受到大批动漫迷的喜爱,这在早期的动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一定要主角像面包超人一样的正义打败坏蛋,那种亦正亦邪的主角在早期是不讨喜的,过去的时代大家都相信正义,一种社会现象——人们不相信绝对正义,对于人性的失望。伴随著这个高资讯的压抑社会,在描写人心黑暗、绝望甚至主角绝恶的作品可谓时代之渴求。9 i; g. o8 w' T s0 L: {0 y2 U
6 C2 `8 [3 W$ `5 `. I! q7 g6 L
2 U M6 M ^# |
庵野的作品印证了他内心的成长以及日本社会(甚至全世界)之变迁,《飞越巅峰》女主角法子曾经胆小、懦弱、不能独当一面,但在最后超越自我,跨越内心的障碍达到心灵的「飞越巅峰」(跨越高墙),拯救了全人类、最后结局真挚感人,感动万分。《飞越巅峰》已经有战舰、巨大机器人的出现,隐隐约约可以看到《EVA》的前身,甚至影响后来的《天元突破》,但在内心的琢磨跟《EVA》是天差地远,而《蓝宝石之谜》则隐隐约约可以看出《EVA》中人与人的互动的矛盾,娜迪亚可以算是一个相当蛮横的女主角,既任性、又自我,总要主角约翰包容,并由格兰蒂斯等人作开导,而这部作品常常打转在「人在远离人群后是否还能生存?」的议题之上,娜迪亚讨厌人类、自己却是人类(前期还不知自己是亚特兰提斯人),在讨厌人类并想远离的情况下,那最终是否讨厌自己?而人在远离人群后是否还能生存?这在《EVA》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早在《蓝宝石之谜》庵野秀明就开始提问了,《蓝宝石之谜》是相当正面之作品,最后尼莫代表亚特兰提斯人肯定了人类,约翰接纳了娜迪亚、而结局娜迪亚也转变了个性,无关于种族、而是真正的双方相爱而互相之理解。9 F5 t: v5 @+ Z. ]8 y
+ W: C% }/ S' G" d6 ?3 p( k! d1 l' K& K* L; _9 A4 R9 r
如此正面之作品,庵野秀明导完以后却陷入四年低潮,并质疑和拒绝御宅族思维,曾经在《蓝宝石之谜》中所解答的议题「人类共存论」又再次被搬上《EVA》的台面,但这次主角真嗣没有温柔而天真的伴侣、没有善解人意鼓励他人的格兰蒂斯、山森、汉森等人,取而代之的是拒绝接受自己之父亲、冰冷与傲气的适任者、难以和自身沟通的大人、孤独的战斗,这简直是《蓝宝石之谜》完全相反之诠释,扣除掉贞本义行的画风,若不说《EVA》是那个充满童趣与天真之《蓝宝石之谜》的庵野,根本压根儿人没人会想到是庵野秀明导演的吧(至少我是这么认为),同样的理论在一个导演的多部作品中常常提到是很正常的,如宫崎骏的和谐尊重思维、手冢治虫的尊重生命思想…等,但像庵野秀明这样把一个议题正面的完结之后、在下一部作品中质疑它是相当少见的,就像是庵野否定了之前的自己一样,《EVA》充分的表达人与人之间如玻璃般脆弱的信任,富野流《钢弹》中New Type(新人类)因为太过理解彼此而互相伤害,而《EVA》中则是太过疏远彼此不信任对方而互相受伤害,回到了原点——人类究竟要在怎样的尺度内与对方共存?
0 s5 a) P) T: p- N/ S, J1 M" L. Z2 Z$ h2 R* E. j
; Q. d/ A8 `( l7 ~* A当年动画迷要《钢弹》重播是时代的渴求,动画迷渴求著知识以及更深一步的动画革新,因此成就了「钢弹传奇」,《EVA》之所以能创造日本ACG界无数的奇蹟,和钢弹传奇有异曲同工之妙,日本经济泡沫化以及宫崎勤事件不只让日本陷入绝望、对于动漫迷而言更是难以度过的冰河时期,直到《EVA》——质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灰暗而复杂的情节、难以捉摸言喻的情节,反应的是当时日本人徬徨的内心,《EVA》开播时不只是ACG迷的活动、更是当时是日本的全民运动,这诉说著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蓝宝石之谜》那种纯真浪漫的正面主义已经被社会隐藏在内心的角落,日本人、动漫迷是选择了《EVA》,这不仅是一个日本ACG事件、而是反应一个社会,直到现在本文上述的强调作品灰暗、绝望、不信任的作品,至今仍然不减反增,因此动漫迷常拿《EVA》作一个动画界的分水岭一点也不为过,个人虽不爱此作品,但仍然同意这种说法。/ K0 y7 h9 ~: z: }# g( P
6 j- v7 g4 E+ W
: B1 t9 [0 j* ~9 N1 @! h, X3 P" C《飞越巅峰》、《蓝宝石之谜》不只可以重新看待《EVA》,更是可以作为一个动画大师的内心变化,《蓝宝石之谜》可以界定的不限于庵野的低潮与转变,更是现代人内心的变革,曾经有一个说法我很喜欢:「庵野在EVA TV结局甩了御宅族一个巴掌、电影版的结局则反手甩了一个大巴掌。」这次的全新电影版不知道是否会补御宅族一脚呢?请大家敬请期待!(笑)
8 D" @0 ?+ X+ X0 X; l! q0 @: A& u4 ?2 {
4 k& z" x0 U4 r/ f, E0 v其实一直拒绝提笔写《EVA》相关心得,因为和《钢弹》都可以算是网路笔战TOP前几的(笑),不过近日看完《蓝宝石之谜》实在有感而发,曾经在看完《EVA》后深深的讨厌GAINAX与庵野秀明,但在看完《飞越巅峰》后重新评估了庵野、而《天元突破》之杰出更是让我重新审视了GAINAX之价值,而《蓝宝石之谜》则是让我觉得对庵野秀明这个动画奇才有一份尊重与惋惜,不过也就是因为《EVA》成就了GAINAX与庵野秀明相当多传奇,就我个人讨厌《EVA》的情况下也不得不佩服《新世纪骗钱战士》(?)所带来的ACG界第二次冲击,若没有《EVA》赚的钱恐怕GAINAX早就倒了、更不会有《天元突破》这种优秀大作诞生,《EVA》是功是过、笔者不予评论,但在其对后世之影响还是给与肯定的。
9 }6 E) I; s- T R7 l6 ^# a+ S! C8 Z B+ x( \2 s# k* s4 |6 B
' S% g" K/ \) J" G对我而言,庵野秀明导完《EVA》后已死!但在他的精神在《王立宇宙军》、《飞越巅峰》以及《蓝宝石之谜》上活著,想要诞生神作就得不停骗钱,就算把观众榨乾也要继续骗,只要撑到神作诞生、就是GAINAX赢了!! E+ _4 \0 ] M) g
! d& g/ L4 t- b$ q+ v5 D
, n. Y8 n6 `% Q. i- H
$ K1 W1 E8 Y% K/ d ^ S4 a2 s/ Y" j' j$ S6 `* D. q5 a! R( l
" x" Q% b, |& d(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