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级
- 社长
- 等级进度
- 积分
- 35065
- 阅读权限
- 255
- 主题
- 精华
- 社区币
- 星梦
- 注册时间
- 2003-8-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怎样评价袁隆平呢?
网上冒出了很多袁黑,袁吹等群体,你们都可以进来,我给你们客观的缕一下为什么有争议以及如何正确看待:
7 Q1 ?4 X* W$ g, P2 `+ ~
3 m; j9 i# b5 y% D4 C3 f首先,我先列几个问题:
4 ?$ k0 t7 r+ ?0 O8 S; t+ o/ P- _, ?
1.袁隆平是不是杂交水稻第一人?
' f8 @8 T: T$ S; ?6 L$ s5 N6 F
4 a$ Q! i% r! H答:是的,袁隆平确实是杂交水稻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我把我认为的杂交水稻贡献排名列一下:袁隆平〉颜龙安〉谢华安〉李必湖,继续看下去这些人都会讲到。& H6 S" L+ ]7 H9 p j
% ^4 _, a( v2 q' L$ _ {. F7 g
2.袁隆平是否养活了13亿人?
! x" @/ y/ e# v; n; l+ J8 k4 m, `3 F; @. L7 `
答:不是,这只是夸大了,贡献可以说第一,但是咱不要夸大。
( ]2 T1 K9 i/ J- {+ T- O- C8 u7 A9 B2 h, [: n8 d
3.袁隆平的专利如果收费,是否成为首富?% a) f0 F% k% z5 G3 J8 u. @, }" ~* w
$ v0 v/ ?0 r, A/ d# G5 h% ]
答:不是,原因:1.水稻品种不能申请专利 2.目前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中袁隆平团队培育的比例很小,换句话说推广不广 3.专利大多是团队申请,很少是袁隆平个人申请 4.不要小看首富的资金,不是那么容易超越。
8 o) ?- Q e, u1 o- _2 `6 `3 k9 W5 K2 n% |+ v9 V
4.如果没有袁隆平,咱们会饿死吗: D7 |: Q+ c% k$ {. J7 M3 ] {
1 z8 r* s* X2 P5 {* p3 z答:不会。三年困难时期在60年代初,袁隆平在60年代中旬开始着手相关研究,困难时期是因为FKF(敏感用缩写),也就是人祸而不是水稻品种问题。(不敢细说,想知道自己去查)所以袁隆平开始研究到取得成果之前,困难时期已经度过。(杂交水稻取得巨大突破还是从70年李必湖发现野败开始,当然杂交水稻取得重大成果还是在72年-82年这段时间,后面会讲到。)
2 l2 E, l% P- L2 a. r; c8 I0 c3 r9 C& y# W# c H
5.困难时期度过了,是不是杂交水稻作用不大了,毕竟都吃饱了?(主要补充的问题4)' P) A- g, M7 ?9 ^
5 a1 t4 ], q4 _3 S b答:不是,困难时期度过,只代表不饿死不代表吃饱,而且现在中国算是工业为主,以前还是农业为主啊,粮食不嫌多,1是可以吃更多 2是作为储备粮防止出现新的困难时期 3是粮食出口能获得外汇,中国在建设过程中是很缺钱的 所以提高粮食单位亩产量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事实证明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6 b; p/ [# [4 C4 }( o
6 g. r# [, G' V0 ]' C6.最早的杂交水稻理论是日本美国先提出,是不是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言过其实?' p) F5 n' g- A9 D) K3 O: X; s
% Q3 K% c& F% M4 h% f
(这个问题可能回答的信息可能不准确,如果有更了解的人,可以帮忙改正,欢迎探讨)
! ^; x" d6 v( e) g- M7 G; [
* X ~" j/ R R t/ t2 V答:不是,杂交水稻之父实至名归,为什么这么说呢,美国提出的杂交水稻只能算概念,没有落实出成果。日本培育的杂交水稻效果不好以失败告终,而袁隆平是最早用培育出雄性不育系成品的,当然颜龙安也是差不多时间培育出的,所以虽然理论上是日本美国先提出,但是做出来确实是袁隆平最先做的,当然应该是没有去借鉴日本的理论,我想各国对这方面是有保密的,所以世界上是承认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
W q5 v. b/ o5 u) n( r4 P. ^" j6 Y
7.现在吃的是袁隆平种的杂交稻品种吗?. t; J- } _* g! W& g d
6 r5 @* l7 L! T$ [
答:不是,现在吃的主要还是普通稻,因为口感好,杂交稻多为加工或饲料等。普通稻属于粳米,杂交稻属于籼米。(杂交稻研究一直是在籼米取得重大成果,在粳米上成果甚微)北方几乎都是种粳米,即普通稻。南方几乎种的是籼米,籼米里面大部分是杂交稻,少部分是普通稻,这是地理气候个方面因素的决定的。袁隆平团队培育的杂交稻种植面积不大,现在杂交稻种植面积最广的是杂交水稻之母-谢华安(男的)的汕优63,种植面积遥遥领先,可以说当时综合数据最好的一款杂交稻品种,当然汕优63是80年代才出现的,这个时期已经相对没那么缺粮了,所以追求一点口感等因素,而不是说汕优63是产量最高的。
. {6 J8 h- ^" a1 u5 O' ?) y. a8 Z3 p: ?% M. h5 W# N: F6 s
8.袁隆平培育的杂交稻种植又不广,那他的贡献主要在哪?4 P9 a. V9 b/ j$ r- q8 ]
- B. T' Z7 A0 h. X
答:袁隆平是早期杂交稻的领军人物,从1953年毕业分配到湖南教书,1960年尝试杂交水稻,1965年通过三系法培育杂交水稻,推翻了传统理论“无性杂交”的学说,提出杂交水稻的可能性以及提高产量的可能性。不是提出理论就行的,没有合适的母本无法取得重大的突破,所以水稻研究遭遇到了关键的瓶颈。之后袁隆平派助手李必湖去找关键的恢复系野株,最终在1970年的海南找到了一株野生的花粉败育不育株,命名“野败”。李必湖发现的这株“野败”是如今绝大部分“三系法”杂交稻不育系的始祖。在当时野败被分发给个团队,包括颜龙安。最后颜龙安早袁隆平一年成功培育出成品,所以后续对杂交水稻之父有了争议,后来到了80年代,谢华安培育成了新一代强恢复系“明恢63”,因此他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母”。“明恢63”与颜龙安的不育系“珍汕97”配套,生产出来的种子就是“汕优63”,现在汕优63是目前推广最广的杂交水稻品种。
! b* t W3 W Y" K) X
! y' ]5 p9 m2 x4 y" K* K& [0 G9.什么是三系法?(我强行加一个问题,助于科普理解)
9 s' j# j, D- T+ Y ^4 [5 {) s; k7 X' N3 y) F( Z; Y
答:即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j! J j u% g
, K$ g) n) Q, c+ Z我用最通俗的话来讲,不育系是自交不育,留作杂交的母本,比较特殊。
- W6 _7 m: D4 |& ~* P/ [# |8 A) [8 \! U) x! s) L2 a: M$ j
保持系是正常的品种,但是他的作用是可以和不育系杂交让不育系繁殖下去,如果没有保持系,不育系就会绝种。
) C, ^/ A4 H: X% [, z: {
1 a& w6 t' p* M/ U+ |恢复系也是正常的品种,他的作用是和不育系杂交可以让不育系后代能恢复育系,就是后代能自交结实。
0 ~2 {, n8 d4 g6 W ?4 o' [ t' M6 i# Q1 Y
“三系法”是杂交水稻最早也是主流的技术路线。所谓“三系法”,形象的解释就是“一妻二夫”制:妻子是不育系,恢复系是它的第一任丈夫,给它授粉,后代恢复可育性,作为种子,用于生产;在另一块田,再由保持系这第二任丈夫给它授粉,后代可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下年继续作为母本,再跟恢复系杂交,生产杂交种子。
4 Y7 \1 s; p9 _7 C4 c$ ^/ x& D" w: w5 T" ]0 R' [
10.如何看待袁隆平,颜龙安,谢华安,李必湖他们的贡献排名?
% M/ D! l& a4 I! B/ h+ i" V- Z; X4 J. V) k" m+ D* S" |' [
答:袁隆平是这些人中最早研究杂交水稻并发表理论论文的人,野败也是他吩咐助手李必湖去寻找很久才找到的,同时又是发起人及团队领袖,同时三系法培育也是属于比较早的一批。颜龙安分到野败样品最早培育出成品,后续也培育出不育系“珍汕97”等重要品种。谢华安培育出强恢复系“明恢63”,同时杂交出目前推广最广的“汕优63”,当然他是踩在几个巨人的肩膀上。李必湖则主要是发现了野败,这株“野败”是如今绝大部分“三系法”杂交稻不育系的始祖。他们以上四人贡献很多,我只是列举出比较重要的部分。
: d+ B; \ {( a V+ F1 V1 Y7 K6 ]$ `) L% Q' R! G2 u; K
另外郭嘉在1981年郭嘉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要将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杂交水稻研发团体。奖励了总额为10万元的奖金,并做了细致的分配说明。其中,袁隆平得到的奖金仍为最多,为5000元,颜龙安比他略少,为4600元。前4位的排名是:袁隆平、颜龙安、张先程、李必湖。(这时候还没有谢华安),从金额上来看其实大家还是比较接近的。
# d: K# \! f1 h" q
) D1 d7 ^" {" c2 }1987年,郭嘉将杂交水稻这个成果向联合国申报科学奖。本来是以农科院为主体来申报,但根据国外的评奖规则,报奖人不能是一个单位,必须要具体到个人。袁隆平是这一领域被公认的开拓者,又是1981年特等奖的第一获奖人,于是,顺理成章地,这次大奖就再次落到了他的头上。2 z2 b# \# J, Z, I P
. o2 B& D3 s/ d! V) G: P
由于联合国科学奖名气较大,袁隆平声望日隆,使得媒体与公众也就越来越多地只关注他一人。学术成就与社会名望,使袁隆平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领军人物。
C% u, m- @+ T5 h' d; x
/ R, b G0 |. @* w5 ~( X所以现在人们以为“杂交水稻是袁隆平一个人的功劳”,这是媒体舆论的一个误区,也是客观因素造成的。$ n# e" g, k6 r2 z; i" ~
( b6 g5 J' p' z' x1 p5 ^如果能看完以上所以内容,那我告诉以下两类人:袁黑和袁吹。; y4 d# y0 L0 L+ H/ Q
: M8 }- ~3 ]1 _; N0 U' u
纯黑粉:看到袁老买车用手机而喷的,为了喷而喷没有意义,袁老包括后代有好的生活这是应该应得的,对比一下人家的贡献,这真的是九牛一毛,另外袁老旗下的公司收入不见得就是谋私,可能几年后捐款也说不定,如果是为了谋私就不会是这样的的生活方式了,所以总结这部分纯黑粉又没文化又没素质,而且比较黑心。
$ u1 T' ]: \6 G2 S) J8 n7 X& Y. Z6 i! d, @% t# U2 K- I
部分袁黑:这批人大多小时候都知道袁隆平,同时网上看到些相关资料,认为袁隆平不是最早提出理论的,也不是培育杂交稻种植面积最广的,看了一圈资料发现袁的作用可有可无,和之前认为的国士无双形成对比,所以变黑粉,当然这里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想宣传一下颜谢李几人,然后被人扣上黑粉的帽子的,希望大家理智一点,不要把饭圈一套放入这里,科学讲究的是客观,对这一批人,我想说袁隆平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不要被营销号误导了,其次我赞成多宣传其他几位相关人员,但是要注意语言不要贬低袁老,其实你们的心也是好的,只是被部分袁吹强行打入袁黑的阵营,需要摆正心态。
" K! Z0 F% X+ w. ^5 a H# d* |4 M( ]" w9 \, t- a) e4 f/ [7 a5 U* @
袁吹:这批人大多小时候教材认识到袁老,然而不知道具体袁老对杂交水稻的贡献在哪里,杂交水稻除了袁老其他人一概不知,甚至还认为平时吃的就是袁老培育的杂交水稻。我想说,宣传袁老是好的,但是少用一些诸如“一个人让世界上1/5的人口摆脱饥饿”“如果收专利费,直接变首富”等等不恰当的语言,其实这些话本身就是代表没文化,因为用错误的话,所以容易引起他人的反驳,然后就是无端的争执,其实伟人需要称颂,需要尊重,但是切记不要夸张,不要造神,理性一点。这样说才是对的“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第一人”,不要让别人认为袁吹都是没文化,三句话不离都怪xx让你吃太饱了,而至少他人还能给你科普,所以对这批袁吹我的建议是多看一些相关资料,少用一些不恰当的句子夸大事实,不要轻易把一些理智的粉丝打入黑子阵营,不要做那种“一粉顶十黑”这种人,咱该吹也应该吹到点子上不是吗,毕竟课本里只是教我们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第一人,而不是教我们一个人让13亿人免受挨饿。! _. Y( a1 c# t, [! n
8 e9 Z2 c, f/ a/ F! q N
我个人认为正确的态度:不要吹不要黑,不要贬低袁老,同时不要造神,譬如“放在古代要立庙”(挺想吐槽这个的)之类的言论。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的第一人,其实在中国名誉已经很高了(至少8亿人认识),我觉得可以宣传一下颜龙安,谢华安,李必湖,张先程,朱英国(红莲型),甚至李振声(小麦),李登海(玉米)之类的,他们都是伟人,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要说人多记不住,要知道我让你说明星大家都能说出几十个,既然认真看回答了,不要看过之后什么都忘了,农业科学家也希望大家记住的不是一人,这才是真正的尊重,尊重这个喂饱我们十三亿人的背后许许多多的人,记住一人只能说明文化不够,物理学家化学家天体学家课本都教了几十号人咱都记得住,个人认为农业只记住一人不是好的现象,说明宣传有问题(十大元帅还10个人呢)+ Q/ @: }. t, Q+ V5 X8 l# T
* F5 o* ^! j6 G8 Y0 N
欢迎大家探讨,但是个人比较讨厌一上来就骂的人,意见不合可以指出来,知乎是一个素质偏高的平台,也是一个学习科普的平台,13亿人本来就有13亿种不同的思想,这是很正常的,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 D- s$ H, D: D0 G0 w
! K2 O$ ^% A. x% b+ z% C6 N- 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67742
复制代码
: ]0 X8 k9 k% x4 |5 V/ h, O
~5 d: A7 A% F2 v% d8 H8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