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级
- 社长
- 等级进度
- 积分
- 35065
- 阅读权限
- 255
- 主题
- 精华
- 社区币
- 星梦
- 注册时间
- 2003-8-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Easy RealMedia Producer视频软件详解(参考1)
一、常用设置
8 |' `& E ?# d第一 动态码率 的 平均码率 450K 最大码率 900K! t9 C5 o% ~" S' u& [" o6 b
6 F' }- i9 Q3 N' }. q
你会问为什么这样设置?其实网上对码率设置讨论也是很多,但始终没有统一的说法,压制经验很丰富的COPD写过界点码率压制方案首先认为rmvb最大码率700-1000k足够编码。这个码率下,可以保证火花、水花,快镜头的编码,背景在合适的画面大小下基本细腻,他还给提供了另外2个码率450-900,380-900。究竟多少才准那?我凭自己压制片子的感觉,450-900是可以接受的,最后压制出的片子的码率有过553K,还有过447K,还有过537K,虽然码率不同但画面质量差不太多,都是可以接受的。
( q; [: G5 z' q; a7 G/ [1 i. H$ n0 B: J
你会问为什么最后的压制出来的码率是有差别的?在一定码率范围内有差别也是正常的,不会差很多的,万一有相差过多的情况,那就是码率的严重错位,失败的作品。
0 V' H* @, K% N! e8 e
k! M6 ~1 }4 ^5 _$ `6 u7 I 最后说一点码率越大压制出的RMVB的文件越大,如果你可以在低码率压制的片子,和别人在高码率压制的RMVB的效果差不多,那你的就是精品,现在流行小巧高清晰的RMVB的潮流嘛,关于码率的设置你也可以多试试,多些体会. (码率大点也没什么,效果会好些; 码率小点也行的,画面会有几乎看不出来的模糊,就是压制时选择平均码率,可以小掉一些,根据你的硬盘大小来确定)- T- u. \! a8 p @7 {
* r7 D. D2 n1 g+ G第二 视频模式 这个要根据你的片源来选择。
4 o% d! a5 h3 S$ L+ r% SNormal Motion Video 普通动作视频;一般影片可以选择这项 5 z, T+ d7 f, {( u
Smoothest Motion 很平滑的动作视频;如动画片等就可以选择这项 2 \- x; \: k( k& E' L
Sharpest Image 很尖锐的动作视频;如一些动作画面很多的大片,可以选择这项
0 i' q7 A" y1 _; }( r# J/ F5 zSlide Show ; 有幻灯片一样的影片吗,如果你有就可以用这个选项 * D+ B! X1 k, H" f: o7 m0 B
No Video ; 如果你决定只要片源中的音频可以选择它;
/ s+ W! z7 i3 ](根据自己情况选择)
( T& X" g5 j: `, k, ^8 D+ V J$ y F3 x6 O
第三音频模式:Music的效果比Voice好。你也可以压缩哑巴电影选择 No Audio;我选Music ' s5 ^2 V& ^. a$ y. U% S. Y
" h: {. C2 d" T第四视频编码:因为采用了动态码率所以我用RealVideo9。 (我坚持这个). F, W0 f4 Z5 g3 t2 R/ p
; Q1 {7 e ~1 q+ R第五音频编码:stere立体声;Surround:环绕;High Response:高保真;
" B, ]/ o7 {+ c* X! Q
; o, `5 C! }) ?) z 因为音频的码率越大,音频文件也就越大,最后压制出来的RMVB也就越大,但为了追求高音效有人说码率在450kbs以上的,建议选择 96 Kbps 的音频编码 或者更高(如 96 Kbps Stereo Music - RA10);其实是没有必要的,44 Kbps Stereo Music High Response - RA10 或是 44 Kbps Stereo Music High Response - RA8 足以,RA8 和RA10有多大的差距?我都尝试过,出来的声音效果差不多。我在这里选择的是44 Kbps Stereo Music High Response - RA8。 (LIVE & PV 什么的,大家还是采用 96 Kbps 的比较好)$ O2 `( x& Q+ W7 ]2 K
: b2 v4 c+ S, `- t; f
第六设定FPS(帧速率):图像质量和帧速率之间存在制约关系;图像质量提高时,帧速率将降低。如果维持帧速率较为重要,那么可以降低图像质量设置。使用23或25都可以,太高没有必要,太小影响效果。 (我一般都是用25fps的,因为电视画面的fps也是25)4 {) ]' F3 ~9 A; s- f
' r/ ` R, T4 V2 x+ Y# a
第七播放缓冲时间:缓冲区越大,能够适应的图像质量越高,但同时用户在视频开始前必须等待的时间也越长,原因是播放机需要等到它的缓冲区充满后才会开始播放。通常情况下,缓冲延迟的时间(以秒计)与编码器中设置的缓冲区大小相匹配。但是,如果您计划通过RealPlay服务器进行流式播放,那么可以在编码器中设置较大的缓冲区大小。RealPlay中有一个称为“快速启动”的功能,能够使播放机比实际时间更快地填满缓冲区(假设有足够的带宽)。这意味着初始的缓冲延迟可能会短得多。例如,当用户尝试通过 DSL 或电缆调制解调器播放 56 Kbps 的编码内容时,启动延迟时间可能只有一两秒,而编码过程中的缓冲区大小设置则可能远远不止这些。 我设置为4秒。 $ r5 t7 M1 K3 L% O) Y. A# J6 c2 O
4 r+ U5 X* c1 q5 o: P" I第八关键帧间隔时间:如果使用的关键帧间隔较长,那么在必要时(例如场景变化时)会插入附加的关键帧。对于动作较少的内容,通常设置为 10 秒是比较合适的。对于比特率较高的内容,应当缩短关键帧间隔。我设置为10秒。 1 I( A, T, ]4 f0 v
& [+ H( t1 V$ e2 z: l- c) c
第九调节音量:最大12。个人喜好最大音量。3 L& o/ a. w4 I( \# F. z4 |% d
i D. S- S: l; V0 V第十减少视频杂波:它能移除视频中失真的或多余静态的画面.选不选没有大影响。
# Q: X6 _" _9 q( O3 }
+ ]5 K9 \/ U+ k第十一剪辑信息和路径:随便怎么设置都可以。
! j/ U% H+ C" K8 _( n5 p0 @% I. T& m* f/ T& X8 ^
第十二在对RV10/9的高级设置中EHQ MODE就是画面质量和压缩速度的权衡。; K. x+ J7 H- p4 E4 r; J6 ~
high就是质量高,速度慢;low就是质量低,速度快;我压制时不选它,因为选它增加了压制时间,最后出来的效果反而和不选它的效果差不多,成了脱了裤子放屁--费2便事,网上有人坚持必须选,有人认为没有用,你自己体会下把。我个人不选。# A2 x) ]5 `9 P3 H
0 O7 [. }) |6 p- j5 b) F# L/ ] D% V第十三高质量重新采样:我的经验选上好。不选看出差距了。2 U& ]# M$ i& X1 B" r
' P$ k! D- V ^" \# k
第十四二次编码就是人们常说的2PASS,不选它就是一次编码1PASS。是否使用二次编码那?如果你是非常的注重文件大小、视频质量 可以选中它。这样你所花的时间将会加倍,我试了多次但最后的效果不明显。有点使大劲放小屁的感觉。我不愿意选。
& `1 y8 [! E1 b; v3 E: }: F. K5 I" n0 z8 {. u j3 s* s
第十五“更多设置” ) A% r/ j+ W/ b
画面裁剪设置:+ I) S$ n1 s. n: \
; a9 J+ O5 k2 o调整左右边界:前提条件 片源 宽度大于32
# [* W3 w6 V( T. b+ K. T' E左边界:取值范围 0 —— (片源宽度-32);左边界以左的画面会被裁剪掉。
( n% \5 l- p3 M$ R, @: w右边界:取值范围 (左边界+32) —— 片源宽度;右边界以右的画面会被裁剪掉。
$ E( q& b( l& L1 [:右边界设为0时,程序会自动将它设为片源的宽度值。
" a% v2 _& x. g* s调整上下边界:前提条件 片源 高度大于326 ]: d3 |6 M9 Y
; o7 I: n. @# {0 b1 _7 k
上边界:取值范围 0 —— (片源高度-32);裁剪掉上边界以上的画面会被裁剪掉。: W2 I, \( F6 ~. Z" Q6 J
下边界:取值范围 (上边界+32) —— 片源高度;下边界以下的画面会被裁剪掉。- u0 ?2 H- Z+ ^' q% a( ?
:下边界设为0时,程序会自动将它设为片源的高度值。6 M8 ^' W. B' W, B( a
:当使用画面栽剪功能时,右边界值(下边界)减左边界值(上边界)的差为四的倍数。
# n# a% E) R5 W3 [4 N9 F1 E6 @! a0 m4 x原始画面的左上角 是坐标原点( P' v% L$ _5 n g( Q+ D( }" m
四个边界 围起来的 矩形区域就是 就是 你期望的画面区域。
6 s$ ^, n+ v1 V' N# Z$ M/ f这个区域需要 大于等于 32 X 32. 6 E% E" k" x5 V5 e" \9 k
I6 q7 w3 ]6 _$ X
我个人在压制电影DVDRIP-RMVB的时候喜欢默认的画面设置。如果在压制电视剧时就要减黑边了。但现在我只压制电影,所以不用这项。你可以操作下试试。/ ?/ J7 D) z N4 y9 t
AVIsynth :是编辑AVS脚本。我不用这个编辑,我都是单写个AVS编辑,上面已经说了。7 ]$ W c3 }+ D
允许压缩时御览视频:不是用说了把,意思明了。, Y5 X' J+ L+ o& N
) w1 G/ ~: X$ |* q7 T3 e$ P
调整画面的颜色和亮度:一般的片源都不错,不好的直接删。所以这项我也不用。如果你好奇就是试。' o ?# n4 V1 k9 ^% S
注:压制东西是对你的机子的考验! 512K的内存,硬盘嘛~那个越大越好哩, 否则小心死机,压东西的时候,CPU使用率是很高的,最好别干其他需要用机子的事.你可以选择外出睡觉,在压制时选择完成后自动关机,等压完后你一觉醒来或者回来,就可以验收成果了 $ z% c7 r6 D9 D' r7 F
6 K2 f6 p8 i( m--------------------------------------------------------------------------------
H/ ~, u' \( v. r0 @3 a二、常用参数和术语解释含义和对视频的影响
; ~3 C5 Z9 P: i: p! n 视频压缩经常会遇到一些,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含义和对视频的影响。. Y$ I% H6 S# A4 B& R) _3 ]
-------------------------------------------------------------------------------- . O6 o/ g2 L3 Y8 V: K0 J0 P5 p8 T* D
; \' n* N6 _5 m. O* [4 y固定码率: + v+ r9 }. \4 V1 m5 @
在流式播放方案中使用固定码率最为有效。使用固定码率时,比特率在流的进行过程中基本保持恒定并且接近目标比特率,始终处于由缓冲区大小确定的时间窗内。固定码率的缺点在于编码内容的质量不稳定。因为内容的某些片段要比其他片段更难压缩,所以图像的某些部分质量就比其他部分差。此外,固定码率会导致相邻流的质量不同。通常在较低比特率下,质量的变化会更加明显。# x4 w7 L; b* N8 v1 a
随着 RealNetworks 公司支持 VBR 的 R9/R10 的出现,现在压片基本上已经都不用固定码率了,不过对于 VCD 这样画质的视频用 CBR 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6 y% i8 ]& a( p-------------------------------------------------------------------------------- ' |, U S" I, [" u B( _
- I, Z$ f8 J; `. `( @
动态码率: / d3 r2 S! P0 p! C+ j: b P
当计划提供内容供用户下载、将内容在本地播放或者在读取速度有限的设备(如 CD 或 DVD 播放机)上播放时,请使用动态码率。(计划流式播放内容时也可以采用峰值动态码率模式。)当编码内容中混有简单数据和复杂数据(例如,在快动作和慢动作间切换的视频)时,动态码率是很有优势的。使用动态码率时,系统将自动为内容的简单部分分配较少的比特,从而留出足量的比特用于生成高质量的复杂部分。这意味着复杂性恒定的内容(例如新闻播音)不会受益于动态码率。对混合内容使用动态码率时,在文件大小相同的条件下,动态码率的输出结果要比固定码率的输出结果质量好得多。在某些情况下,与固定码率文件质量相同的动态码率文件,其大小可能只有前者的一半。 : y7 `. ~8 U: y& n0 e8 |
现在大部分视频作品无论是 RMVB 还是 DVDrip 基本上都是采用 VBR 编码的,推荐。RMVB 里的“VB”就是动态码率的意思,有别于以前的 RM。
; n* z4 ?. M' B, w y--------------------------------------------------------------------------------
/ s# I `# J/ {9 G6 d" j( n, v( U( { p" y& _7 |
动态码率中的平均码率: 6 D. L, c) h8 ~# k
使用基于动态码率中的平均码率时,可以指定所需的平均比特率。在某一点上,比特率有可能超过平均比特率,但是整体的比特率则不会超过平均比特率。基于动态码率使用两次通过编码。第一次通过时,数据的复杂程度将得到分析。然后在第二次通过时,系统将设置适当的质量级别以达到平均比特率。基于比特率的 VBR 编码的优点在于,压缩后的流将尽可能达到最优的质量级别,同时保持在可预测的平均带宽之内。
- H7 R" W) r' Q0 x: G 用 RealPlayer 播放视频时会看到该视频的码率,这就是平均码率。比如 450 Kbps。
# V/ i# y" r& W7 u0 |6 p! o--------------------------------------------------------------------------------
. w0 } m9 u5 y' C' N0 J$ E
& y+ O" Z' u- G动态码率中的质量码率: V# ?0 W! ?2 g* o0 p& _
使用基于质量的动态码率编码时,可以指定所需的质量级别(从 0 到 100)。然后在编码过程中,比特率将根据流的复杂程度发生波动 — 将较高的比特率用于表现丰富的细节或大量的动作,将较低的比特率用于简单的内容。基于质量的动态码率编码的优点在于,对于所有指定了相同质量设置的流,其质量都将保持一致。而缺点在于,编码前无法预知编码内容的文件大小或带宽要求。基于质量的动态码率编码使用一次通过编码。此模式有助于对内容进行存档。 0 Y. ]9 K% i2 u" r( t
现在很少有用质量码率的。 $ s2 {0 ?2 C' _. q* E" s
--------------------------------------------------------------------------------
6 u8 T1 \4 J; \' f, e* v6 L; i5 B: Q! U$ K
EHQ MODE:! Y- k) ?1 `2 ]2 b' x
EHQ MODE:就是画面质量和压缩速度的权衡。 7 h% V% o8 |$ r s' C7 W3 C
High:就是质量高,压缩速度慢。
& B% ~* T6 }$ A: u8 `$ OLow:就是质量低,压缩速度快。" O$ ~, p3 w' N9 i- v
不过就本人实际使用情况来看,没有什么太大差别,加了这个滤镜会影响压缩速度。
* n3 L+ ?/ s! K% m( u-------------------------------------------------------------------------------- " S* ?$ _: p2 o7 }! h
: H/ X1 e5 o# z; GFPS(帧速率):( A' a) v$ {8 A
图像质量和帧速率之间存在制约关系;图像质量提高时,帧速率将降低。如果维持帧速率较为重要,那么可以降低图像质量设置。
3 R. j2 ~+ B9 [4 \( h& W3 V7 t 人眼分辨不出24帧和30帧的区别,而30帧将会导致画面偏暗以及文件容量变大,而一般电影胶片是23.976帧,所以推荐采用24帧,而目前所有压制软件的默认帧速都是30,这也是最容易让人忽略的地方。
0 p* Y8 @- W [1 I3 P% ~, i-------------------------------------------------------------------------------- - @. J+ I) T7 o3 k4 D, i
8 k$ H2 b( Y; n5 q" {播放缓冲时间: 1 N8 @$ R# N e; Z: z
缓冲区越大,能够适应的图像质量越高,但同时用户在视频开始前必须等待的时间也越长,原因是播放机需要等到它的缓冲区充满后才会开始播放。通常情况下,缓冲延迟的时间(以秒计)与编码器中设置的缓冲区大小相匹配。但是,如果您计划通过RealPlay服务器进行流式播放,那么可以在编码器中设置较大的缓冲区大小。RealPlay中有一个称为“快速启动”的功能,能够使播放机比实际时间更快地填满缓冲区(假设有足够的带宽)。这意味着初始的缓冲延迟可能会短得多。0 j$ e/ F. X" z' \* y- {7 I
例如,当用户尝试通过 DSL 或电缆调制解调器播放 56 Kbps 的编码内容时,启动延迟时间可能只有一两秒,而编码过程中的缓冲区大小设置则可能远远不止这些。
( ]* [7 w1 t; `* h--------------------------------------------------------------------------------
7 O& E4 j( `+ i
# L( b/ I( \8 r. `+ m关键帧间隔时间:
2 q" J2 z. P7 C1 z- x 如果使用的关键帧间隔较长,那么在必要时(例如场景变化时)会插入附加的关键帧。对于动作较少的内容,通常设置为 10 秒是比较合适的。对于比特率较高的内容,应当缩短关键帧间隔。 7 m" K4 w I f
前面的关于视频剪切部分就涉及到这个问题。 ! S9 }6 u7 N& p
-------------------------------------------------------------------------------- % o$ I# E5 M' |5 X( U* N! r
0 d+ j7 K: h! Y: n$ f0 R1pass 和 2pass:
) J5 l; [3 g, j! {8 ^; {. Z- o 说的通俗一点,1pass 就是直接按照设定的码率进行压缩,而 2pass 是先对整个视频进行分析一遍以后,再压缩,从而使码率更加接近设定的平均码率,但是代价是要耗费2倍的时间。
' ?6 ?7 g; ?' I5 v: w- f) w
, M# [6 H' H' T5 c H [ 个人推荐采用 1pass,本来压片就是个耗时的工作,2倍时间,呵呵,我可等不了,然而,最重要的并不是时间问题,而是 2pass 在经历了2倍的时间以后,画质并没有什么提高,个人认为 2pass 的作用仅仅是使最终文件的码率尽可能的接近当初设定的平均码率,举个例子:有一段最终幻想X2的动画,就是 Yuna 唱歌的那段,就这4分钟的视频,画面基本上都是光影效果很强烈的,所以设定平均450,最大900的话,1pass 最终出来的文件平均码率是800左右,虽然偏离设定的450不少,但是这段视频所表现的场景就是这么复杂,只有用这样的码率才会使画面看起来不是很差,同样,还是450和900,采用 2pass,最终出来的文件平均码率是540左右,更接近于450,但是画面却惨不忍睹,所以如果是一部电影,时间较长,里面既有画面激烈的场景,又有画面平和的场景,平均起来,最终文件的码率基本上还是不会偏离设定码率太远的,所以推荐采用 1pass。
. ?# i2 Q* f F: u! @7 Z--------------------------------------------------------------------------------
/ s. K2 T6 D7 h+ W
0 O, x0 ]& q! w& C4 }7 G3 r画面大小、分辨率:
0 G7 U4 |# J; H% ^) K 严格的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咱们就姑且认为是一回事。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很多有水平的 DVDrip 或者 RMVB 作品的画面都是固定的那么几个大小,而实际上它们都是按照电影银幕的高宽来进行设定的。而 rmvb 是一种高度压缩的格式,高度压缩格式在高度压缩进程中,应该进行一系列优化才能达到清晰而又小巧的效果。 合适的画面大小是 RMVB 压制人性化的体现!大画面的 RMVB 非常耗费系统资源,配置低的机器播放时会非常卡。
+ z2 J' s$ }" |
6 I5 k; k) ^' x; ` 下面列出三种主要的宽高比,分辨率(画面大小)的实际应用条件: & G3 K7 F; {# ^$ ~0 ^
1:2.35:640×272(DVDRIP/RMVB);608×256(DVDRIP/RMVB)
# |0 p4 Q( h/ R+ B( P# k1:1.85:640×352(DVDRIP);608×336(DVDRIP/RMVB);576×312(DVDRIP/RMVB)
& Y! B4 W# s0 O' {# { V F& t1:1.33:640×480;576×432(DVDRIP);512×384,480×360(DVDRIP/RMVB)
; @5 f7 @0 ?& D/ v& e注: 1 b& U' m% b( A2 s" p
1:2.35是传统电影的宽银幕,常见的 DVDRIP 画面大小是 608×,640×,压制 rmvb 时默认即可。
8 Q" k7 g5 O: @4 w& h1:1.85是DVD的变形宽银幕,640×是最常见的画面大小,压制时可以默认。640×以上的必须缩放,建议到608× 8 M/ t+ O# {7 `% C) j% c4 `
1:1.33是标准的4:3全屏模式,压缩时缩放到 512×384。这种画面现多见于动漫片。动漫片的压制画面应该统一缩放到这个数值。3 O; U+ F n5 ^5 ~
2 i, F; z% Q# K; Z
VCD 实际上是4:3的画面,但是无论 N 制还是 P 制都不是整整好好的4:3,N 制是 352×240;P 制是 352×288。所以,压制 VCD 时建议设定画面大小为 384×288。如果原 VCD 画质清晰,可以按比例放大到 400×300,以达到最佳效果!
( m7 S. y4 \7 C 另外,DVD 光碟的视频画面大小都是很大的,通常都是720×,所以 DVD 直接转制 RMVB 必须缩小画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