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闲聊] 变相欺骗消费者?各种弄不清的手机资费优惠

Kiver 发布于2008-6-25 21:46 1975 次浏览 14 位用户参与讨论   [复制分享主题]
序言:/ L" G, r$ }; H, Q$ ^+ ?7 v
      商家促销时,总爱拣好听的说,对优惠的部分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对限定的部分则做个“冷处理”———消费者不问,我就不说。现在,手机已成为一部分人的主要通讯工具,可是人们在握着手机交流的时候,却握不住资费政策的内容,使得实际花费总比预计的要高。; z8 Z$ _6 C/ U& l  T( L
  李女士的手机利用率不高,因此选择使用一种免月租费的手机卡。然而几个月下来,没打多少电话,但话费却居高不下。到运营商那里一查,才知道,这种手机卡每月仅最低消费就数十元,即使一分钟不打,也要扣去数十元。而这一点,营业员在销售时根本没向李女士交待。“我以为你是知道的,报纸广告上交代得很清楚。”营业员答复。
% _2 D* M3 R- _, `* B" {$ I  像李女士这样,因不了解资费政策而多花冤枉钱的人不少。张先生出差到外地,回来后发现手机话费过高,打印详单后才知道,缘于他在外漫游期间曾多次拨打免费查询台1861。而10086的“免费”之说有着严格的限制条件,即只有在本地用本公司网络的手机拨打时才免费,如果用其他网络手机、固定电话拨打或在外地拨打,则要分别收取通话费和漫游费。张先生正是误解了10086的“免费”内涵,才枉花了大笔的漫游费。张先生随便问了问身边的手机用户,知道这项资费内容的很少。
( n, Y% F( O$ ?) I  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令运营商频频推出各种不同资费标准的“××行”、“××通”,有免月租费的,有免来电显示费的,有定额包月的,有设立最低消费的,还有名目繁多的大户网、亲情卡、本地通、一卡双号等等,具体计费办法更是纷繁复杂,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而花冤枉钱。而运营商只是把资费政策简单地写在广告、海报上,优惠办法写得最显眼,限制条件却“冷处理”。广告上说“免月租费”,实际上来电显示费不免,且有最低消费之说;“每月赠送话费多少分钟”,其实专指本地通话时间,长途、漫游不在此列。报纸上介绍呼叫转移每分钟0.1元,是省钱妙法,但实际上许多地方实行的是只有转移到该公司网络的手机才0.1元;如果转移到网络外的电话,照样是每分钟0.4元。类似的消费“陷阱”,运营商从不讲清楚,非等消费者自己去“吃一堑、长一智”。
3 M! C0 S7 _( `! B  M" Q1 J' u其实,让消费者不吃亏的办法很简单,在销售手机卡时,附带一张详细介绍本卡资费政策、限制条件和注意事项的说明书就行了。这样,既能让消费者免除许多误解,少花冤枉钱,又能使运营商减少答询工作量。连说明书这样一种非常必要、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服务手段都不能具备,难道不是对大打价格战、自吹优质服务的网络运营商的一种讽刺吗?9 p$ k: P/ w! Y8 d4 p1 c9 e3 o3 i
手机资费“套餐”弯弯绕 用户算不清“吃”不准$ n3 _# T& l6 P. X  b
      “你套餐了吗?”乍一听,不知所云,再一问,原来说的是手机使用了哪一个“套餐”。手机资费套餐,可谓是最近一段时间广告中的“明星”:从 “动感地带”到“校园133”,吃了“清爽套餐”,又摆上来一道“移动随心聊”,运营商打完“短信牌”,接着来“亲情牌”。从6档的“88套餐”,到如意畅听。从免费手机套餐绑定,到打多少送多少。最后出现“月租费”变“月费”,加上个实行“单向收费”的小灵通…… 商家使出各种招数,优惠优惠再优惠;消费者眼花缭乱跟着做数学题,比较哪个套餐最便宜。然而,一个接一个的套餐,消费者如何算得过来?反倒给本是好心让利的商家惹来一身口水。 用户吴先生去年选择了一个系列的套餐,在网两年,消费一定的市内通话费,免费获得一台手机。到今年,不对了,有更加便宜合适的套餐。吴先生提出更改,得到的回答是:不能。难道你去年买了车今年降价就可以退货?吴先生语塞,埋怨自己看不清“大势”。 王先生手机资费每月在400多元。某日接到一个通信公司的电话,推荐其使用每月388元的套餐。不料,新账单一来,资费升到了600多元,原来,这个套餐的资费特指本地话费,而王先生的电话有一半是长途和漫游的。王先生大呼:“这是陷阱!”。无怪乎在今年“3•15”前的一个会议上,上海市电信用户委员会一委员用了这样一个比喻:“营运商推出的一个个套餐,都是大餐、正餐,一个比一个优惠,让用户眼花缭乱,这筷子不知道朝哪个盆子下。” 我们在此不是指责套餐,套餐的优惠是肯定的。一般的套餐都在8折,然后资费随通话数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有的高端用户还可以享受到5.4折的优惠,甚至还出现了每分钟0.1元的单价。况且移动电话用户千差万别,他们对通信量的需求、价格承受能力、使用方式和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档次的资费套餐,正好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 然而,当套餐云集的时候,撩开这个遮天蔽月的面纱,后面是什么呢? 一位业内人士尖锐指出:这是运营商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利用比较大的利润空间,打价格战!这极容易导致市场无序,让用户丧失对电信企业的诚信度,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因此,一些用户提出,与其如此轰轰烈烈捉迷藏,让用户做数学题,不如清清爽爽地调整移动资费。甚至有用户提出,既然有套餐堂而皇之提出了“准单向收费”的优惠,那么,移动通信的收费是否也能像固定电话那样实行“单向”? 为此,记者采访了上海市邮电经济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高仰止先生。 高先生认为,单向收费只是一种收费方式,不是资费的标准。自移动电话问世以来,就存在着双向和单向两种收费方式。“双改单”喊了好久,一直定不下来,是因为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网间结算。因为通信在多家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中完成,发送端的运营商必须将话费与受话方的运营商共同瓜分。随着运营商的增加,这种结算关系将更加复杂,而双向收费却免除了结算上的麻烦。其实,用户呼唤移动资费改革,根本上是希望降低移动资费,并不在乎单向或双向。 因此,高先生认为: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当务之急是调整移动资费,建立合理的资费结构,实现各类通信资费间的大体平衡,让老百姓轻松享受到我国移动信息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好处,让老百姓吃上真正的“鸡腿”而不是“鸡肋”。8 a4 H# I2 i% g9 C3 N: [( R
手机资费套餐存在价格欺诈
' {$ n5 b' D# S- ?0 i7 O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近公布的查处价格违法案件情况显示,2006年全国查处通信价格违法案件同比上升65.59%,成为新增价格违法案件最多的领域。“通信运营商提供套餐、短信、手机上网等服务存在一定价格欺诈行为。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1 F  A0 p' }) r! |- E# q, X+ }7 y
迷糊手机资费一降再降
2 v# @; |5 U$ e; J0 P, d0 e% s  " q5 k+ p9 E3 I) r& V- o) w- A" \0 ?0 X
  在杭州一家网站工作的徐旭平,使用的是杭州移动的全球通“畅听98”套餐,98元可享受价值158元的服务,并免费接听1000分钟来电,主叫通话费用是0.4元。徐旭平说,仔细算算,本地电话平均每分钟不到8分钱,等于原来0.4元的资费打了两折。到了去年11月底,杭州“畅听98”套餐优惠幅度加大以后,徐旭平又参加了新套餐,算下来本地电话平均每分钟只要4.4分钱。一年内,手机主叫通话费每分钟从0.4元变8分再变成4分,徐旭平自己也有些迷糊。
6 a0 ?! u) q, }" P  & q, P! n% D% L3 B/ C' Y+ z4 Z
  被套套餐花样多得惊人
. r8 x, T# p3 u4 ~$ z  
' b0 q2 f- a+ [  手机套餐的花样实在多得惊人,仅上海移动推出的全球通一个品牌的各种套餐就有11种之多,而移动加上联通近10个业务品牌,将有多少种不同的套餐变化,普通消费者怎么搞得明白?2 k# u/ K; |: K# i# U! V
  $ m, }  Z8 E2 z+ y7 a& [
  杭州的徐旭平为了转套餐也颇费周折,先是从无套餐转到杭州移动的全球通“畅听98”套餐,到了11月底,杭州“畅听98”套餐优惠幅度加大,要求预付1200元,就可以一次性获赠价值1000元的电话卡,而预付的1200元也将以话费形式分24个月返还。徐旭平思前想后,觉得更便宜点,于是又参加了新套餐。他说:“选套餐不但要仔细算清是否有价格实惠,还要考虑签约期的长短,反正很麻烦,总有种选套餐就是被套住的感觉。”8 R/ d' Z9 c1 u, J% Y6 Z* o& n
  
( p5 j2 H0 g8 r  释疑套餐难动运营商收入

$ v& K. p4 r& C2 G  
: v* V; N" V  K) h; w  根据信产部发布的数据,由于各种套餐资费方案的实施,去年我国电信资费水平平均下降11.47%。但与此同时,手机用户对电信资费的不满之声却日渐高涨。在北京现有的手机套餐中,门槛最低的每月也要八九十元;那些对资费下调最渴望的所谓“低端用户”,日常通信费用根本达不到这个门槛,想“享受”名义上的低价套餐,实际上可能被“套”走的金额更多。这样的降价怎能令人满意?7 D) ]! R. B0 b, T% c4 v7 X
  
5 d& W9 n+ Q# i9 i  A有位业内人士吐了句实话:无论用户选择哪种套餐,丝毫不会触动运营商的基本收入,反而因为被套餐的协议期限“套牢”,平白让运营商多了颗保值的“定心丸”。
" _# D& Z) s$ L9 I6 O. g9 j2 q3 c: J6 i

# F1 ?+ y) d! e; _计算优惠资费就像智力游戏1 ]" c  G4 U. j
! I# F+ }* u3 ]+ w8 |  n

- ~& |0 p5 C/ {6 C8 Y, \! Y( z5 @0 T
听说中国移动北京地区的资费调整了,北京的何先生兴高采烈地上网找到这份最新的全球通手机收费标准,可仔细一看,盼了好多年的手机资费下调的好事居然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因为这次出台的资费优惠方案是以套餐的形式出现,而何先生去年参加了北京移动推广的“话费换手机活动”。
9 }& S5 P0 F5 M& {  {; _1 a& E2 u6 z) X) |
    根据那项活动的规定,何先生在两年内不得再参加该公司的任何套餐优惠。而且,在参加活动的两年内,他必须承诺每月消费400元,还有20元的GPRS费用是不管用不用都必须支付的。 5 p- E, l& Z% ?7 X2 G% @. |

; r$ ?1 @9 I/ E2 h# C  d    何先生算了一笔账,如果用他每月必须消费的400元减去每月50元的月租,和不得不花的20元GPRS费用,那么他还要消费330元的话费。在没有任何套餐优惠的情况下,330元只能供何先生接、打800多分钟。而按照今天信息产业部批复的220元套餐,就有1100分钟的本地基本通话。
+ G5 _3 h/ s+ k$ ^
) c5 d. s; w' j6 @9 g/ Q! v' k4 C    “这下亏大了”。何先生不明白,为什么手机资费下调,不能用大家容易明白的方法,比如,每一分钟话费的单价下调、干脆取消月租费,或者彻底执行单向收费,而总要遮遮掩掩地推广什么套餐,把一部分消费者排除在外。
! P& d# A& C3 Q$ Z- A
! B" j; V+ |+ w3 }/ K& x    经常出差的郭先生也觉得很失落,因为即便他能加入套餐,优惠的话费也只是在本地执行。到了外地,话费就不再优惠。“本来全球通,就应该跨地域提供服务,可现在搞得只有在本地使用才便宜”。郭先生说。
" c; F6 U+ e5 i" u0 N
3 U  x* r7 Q/ K: v% Q    采访中,不少像何先生、郭先生这样的消费者都想弄清楚这些问题:究竟这样的套餐优惠,是不是融化了手机资费的坚冰?主叫套餐和被叫套餐只能选一个,这条措施也得让消费者花费心思好好算算,自己究竟是打出的电话多,还是接听的电话多?
$ ]& T& R2 S( Z0 N7 [* W  E6 B# R
( N* h1 e2 k8 ~9 B9 O) X    专家:新方案确实让利
' ~$ E: ^) q% |9 {  |
0 y" ^5 M# @9 K5 ^7 F; u) e: d    算不清哪个方案更合算,很多消费者都很头疼。但长期关注电信行业的专家郭海涛还是认为,能在手机资费最“顽固”的北京地区有了资费的松动,说明有关部门确实准备在资费调整方面有所作为。 ( |; i+ `0 B  u/ o  M8 N& b  a& k

' m, L6 ]! x2 O2 u% F0 u! {- a    《通信世界》杂志社社长项立刚认为,如果消费者选择被叫套餐的话,相当于话费下降了40%,而此前,他就认为,手机话费还有下降40%的空间。
$ b$ z- _8 ]) b) C0 [  q
, |, c$ f4 T5 G    项立刚的账是这样算的,大部分普通用户接听和拨打的电话几乎各占一半,有时候接听略多一些。如果一部手机每月接、打费用是100元,接、打各50元,那么现在如果使用被叫套餐,花10元能接听500分钟,打电话还是50元,总的话费比原来能降低40%。
3 |4 z2 Q3 i, X2 I4 C0 m' u2 Z  M4 I2 _
    既然通信公司已经决定要让利消费者,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地降价,而要通过套餐形式呢?作为通信行业的专业人士,项立刚分析说,单向收费是一个全国性的政策,需要经过国家相关部委的论证、审批。目前,有些地方的收费接近单向收费,但也没有明确,只能采取目前的套餐方式对资费进行下调。 % b$ a& K7 o1 F3 Z5 e2 y

- v' q5 y$ F6 l3 B' l: {; M+ g    郭海涛也认为,今天被消费者关注的这个方案,实际上只是信息产业部对中国移动北京地区资费报告的一个批复,不是我国电信资费调整的思路。 ; g* F1 Y* C2 R8 V( R1 |" y, S
' T2 D, }) D, Q3 c, ?: M4 `* H/ _9 R
    因为目前我国对手机收费的办法并未调整,所以作为运营商的中国移动,或者是中国联通,只能在国家的资费方案中做调整,比如说通过套餐的方式优惠资费,而不能自己就决定单向收费,或者取消月租费等。 ; w$ b8 N7 P, B% Q/ Z, G3 ]( e
1 g: I) n8 A1 L
    项立刚还表达了另外一层意思,虽然有花10元接听500分钟的被叫套餐,算下来几乎等于免了接听费,但如果完全实行被叫免费,那么电信运营商需要面临很大风险,每个人少付10元钱,北京有上千万的用户,大概是一个亿的费用,企业会有很大压力。至于参加过优惠活动的消费者不能参与此次活动,可能是因为企业操作上的难处,如果要减少此次下调的覆盖人群,那么他完全可以不做此次调整。
6 `( w, S/ p2 l4 q
9 b* T# U# Q8 X8 @1 S" e) y    手机单向收费的话题再次浮出

+ T8 r# Z2 w7 N8 G  K    今年“3•15”前夕,北京市消协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手机资费消费者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有三:一是现行的手机资费偏高,价格不合理,应下调;二是手机月租费应当减少或取消;三是取消双向收费,实行单向收费。
& p2 w- y3 T) A
; ^( @' m6 E7 Z( t5 W    对此业界也有很多争论。专家普遍认为,北京先行的手机资费过高,应该降。但怎么个降法值得商榷。
' v3 W3 q, L, J* p! {9 [" @5 T; r" z1 @. m. s) ?
    争论焦点是“双改单”。反对者认为,单向收费会影响手机服务质量——单向收费会打破主被叫双方的利益均衡,同时,在主被叫双方是不同的运营商时,单向收费会使运营商间的利益关系复杂化,并进而影响互联互通,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有专家认为,消费者应该对单向收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单向收费并不意味着资费降低,关键是给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方式。
7 p# o% M8 b+ X) q0 q
$ d3 _* _8 X) ?9 c$ a    而更多的专家认为,资费改革应引入听证程序,使通话收费标准的确定公平化、透明化,充分论证手机资费标准的合法性、正当性、合理性。
1 n- C' n& i) b% v4 c; G% w4 W+ W5 G! b+ K/ x" l
    信息产业部一位高官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我国电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相应的监管工作仍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移动通信资费方面,最终只有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包括市场管理手段的研究、资费计算方式的完善,才能让公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本报记者 刘世昕 实习生 关婧 孙颖 ) 5 F* r4 w$ s  Q4 m$ B
3 O; b- a8 r8 l# I2 o
   链接
; ^5 z$ S( g' ]3 b  p- D2 Q! q2 c. [+ o
    《中国经济时报》曾经报道,2000年很多政协委员提出提案,要求取消手机双向收费。当时,信息产业部曾派人到全国政协机关,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说明,并承诺要在2000年取消手机双向收费的规定。但是,这个承诺至今没有实现。

已有(14)人评论

aa超級p 发表于 2008-6-25 21: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機優惠浯太清楚.
# ]6 \0 B2 Q! v* m* f經常錯過佐超好嘎優惠時間.
alexhus 发表于 2008-6-25 22: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系有D好唔清楚架。。。
abc-like 发表于 2008-6-25 22: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長煩了
lych 发表于 2008-6-25 23: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优惠是一个诱饵,等你上钩了,手机里的资费就会无缘无故一点点的消失。
alexhus 发表于 2008-6-25 23: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冇错,上当后再嚟慢慢同你计。。。
5289603 发表于 2008-6-26 00: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依个世界就系甘的拉.商家最终意玩文字游戏拉
Laputa81 发表于 2008-6-26 00: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唔理此类所谓嘅优惠~~~  b$ l! |9 {3 J/ F( i
" _' ]0 q. S% t; a
充值送话费个D就唔同···········
平常心 发表于 2008-6-26 00: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吾知几知才是真正打多少用多少,
wjr5200 发表于 2008-6-26 05: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将世界看错了,反而说它欺骗了我们
ks128 发表于 2008-6-26 08: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联通发生的多吧
aa超級p 发表于 2008-6-26 08: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咁中計之后電信公司會浯會髮條短信過黎話.:袮中計辣?.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