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一、ARP病毒 </strong><p> ARP地址欺骗类病毒(以下简称ARP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病毒,该病毒一般属于木马(Trojan)病毒,不具备主动传播的特性,不会自我复制。但是由于其发作的时候会向全网发送伪造的ARP数据包,干扰全网的运行,因此它的危害比一些蠕虫还要严重得多。 </p><p><strong>二、ARP病毒发作时的现象</strong><br/> </p><p> 网络掉线,但网络连接正常,内网的部分PC机不能上网,或者所有电脑不能上网,无法打开网页或打开网页慢,局域网时断时续并且网速较慢等。 </p><p> <strong>三、ARP病毒原理</strong><br/> </p><p> <strong>3.1 网络模型简介</strong><br/> </p><p> 众所周知,按照OSI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的观点,可将网络系统划分为7层结构,每一个层次上运行着不同的协议和服务,并且上下层之间互相配合,完成网络数据交换的功能,如图1: </p><p align="center"><img height="278" alt="" src="http://pfw.sky.net.cn/upimg/allimg/070622/1642320.jpg" width="236" style="BORDER-RIGHT: black 1px solid; BORDER-TOP: black 1px solid; BORDER-LEFT: black 1px solid; WIDTH: 236px; BORDER-BOTTOM: black 1px solid; HEIGHT: 278px;"/><br/>图1 OSI网络体系模型</p><p align="left"><br/> 然而,OSI的模型仅仅是一个参考模型,并不是实际网络中应用的模型。实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商用网络模型即TCP/IP体系模型,将网络划分为四层,每一个层次上也运行着不同的协议和服务,如图2。 </p><p align="center"><img height="283" alt="" src="http://pfw.sky.net.cn/upimg/allimg/070622/1642321.jpg" width="227" style="BORDER-RIGHT: black 1px solid; BORDER-TOP: black 1px solid; BORDER-LEFT: black 1px solid; WIDTH: 227px; BORDER-BOTTOM: black 1px solid; HEIGHT: 283px;"/><br/>图2 TCP/IP四层体系模型及其配套协议</p><p align="left"><br/> 上图中,蓝色字体表示该层的名称,绿色字表示运行在该层上的协议。由图2可见,我们即将要讨论的ARP协议,就是工作在网际层上的协议。 </p><p> <strong>3.2 ARP协议简介</strong><br/> </p><p>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局域网中,一台主机要和另一台主机进行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IP地址,但是最终负责在局域网中传送数据的网卡等物理设备是不识别IP地址的,只能识别其硬件地址即MAC地址。MAC地址是48位的,通常表示为12个16进制数,每2个16进制数之间用“-”或者冒号隔开,如:00-0B-2F-13-1A-11就是一个MAC地址。每一块网卡都有其全球唯一的MAC地址,网卡之间发送数据,只能根据对方网卡的MAC地址进行发送,这时就需要一个将高层数据包中的IP地址转换成低层MAC地址的协议,而这个重要的任务将由ARP协议完成。 </p>
0 H6 E' [. W5 B: K; W[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3 16:35:12编辑过] " C7 \" w" c0 {5 u5 d. I2 k F7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