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第二个7页,也就是第14页上,是一条巨蛇被钉死在十字架上。”</p><p></p><p>
</p><p> </p><p>“第三个7页,也就是第21页,画面上是一片荒漠,荒漠中央的地里冒着几股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钻出许多巨蛇,他们到处游走。”</p><p><br/> </p><p>
<br/></p><p>现在,尼古拉开始从第1页认真的看起,他很清楚地记得:<br/><br/>“书的第一页是一段用大字号字母书写的金色拉丁文字:‘犹太人亚伯拉罕,王子,祭司,占星大师,智慧的圣人。献给被驱散在高卢的犹太民族。’接下来是一些措辞激烈的咒语,其中Maranatha一词不时的出现,咒语大概的意思是,除了祭司和负责转抄的文书以外,任何阅读了该书的人都将受到可怕的诅咒。”<br/><br/>尼古拉迟疑了,他该不该继续看下去。“除了祭司和负责转抄的文书以外”,他是一名抄写员,这一点难道有谁能否认吗?他相信自己并不属于应该被诅咒的人,所以他继续读了下去。<br/><br/>“第2页上,作者劝告他的族人要远离邪恶,尤其要远离偶像崇拜,他叫到他们要以虔诚的耐心等待弥赛亚的降临,因为弥赛亚必将战胜世界上所有的世俗之王,带着天国的荣光君临并降福他的子民,直到永恒。”<br/><br/>“第3页,亚伯拉罕接着说,他将教授那些被奴役的族人如何制造财富,以此来帮助他们应付罗马帝王施加给他们的沉重赋税。”<br/><br/>那一页上还有其他的一些话,但尼古拉出于某种神秘的禁忌,不愿意透露更多的内容。<br/><br/>“我不打算再多说了。他教授了金属演变的秘密,还在书页的空白处画上了操作方法和所需容器的示意图。尤其提示了实验中物质的颜色变化以及如何保存制成的魔法石。”<br/><br/>如果有人对此提出疑问:“金属演变的秘密”?“魔法石”?既然那个神秘的亚伯拉罕用了那么多古怪的图来遮掩他真正的秘密,那么他又怎么会突然使用这么一些直白的说法?更何况“魔法石”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词语!尼古拉会给他回答,<br/><br/>“当然,这些都不是用文字来说明的,而是在第4和第5页上用图表示出来。每幅图都是画得非常精妙,意味深长,这是我后来才明白的。”<br/><br/>那是些什么样的图?<br/><br/>尼古拉说,第4页上一共有两幅图。<br/><br/>“第4页的第一幅图,画着一个戴帽子的年轻人,帽子上有一对翅膀。他手里握着一根手杖,手杖上缠绕着两条蛇。他挥舞着手杖,摆出迎战的姿势。以我的粗陋见识看来,他就是信使之神墨丘利。在他的前方,迎面飞来一个大张翅膀的老人,老人的头上顶着一个时间沙漏,双手紧握一把死亡弯刀,看起来他正准备用这把刀狠狠砍去墨丘利的双脚。”<br/></p><p>
</p><p>“另一幅图是,在一座高山的顶峰,生长着一种美丽的花,被北风吹得摇摆。花茎是蓝色的,花朵分为白色和红色两种,金色的叶片就像上等的黄金一样闪光。在花的下面是龙和鹰头狮身的怪兽,它们在山上建造巢穴和居所。”<br/><br/>而第5页上也有两幅图。<br/><br/>“第一幅图画着一棵漂亮的玫瑰树从一棵中空的橡树里长出来,玫瑰树上开满了花,繁盛的伫立在一座美妙的花园中央。树下涌出一口喷泉,喷出白色的液体,液体沿着小径一直朝最深的地方流去。有一群人蹲在花园里到处挖掘,似乎在寻找什么,但他们的眼睛是瞎的,没有人察觉到自己要找的东西正从手边流走。”<br/><br/>“另一幅图上站着一个手握一柄大刀的国王,他正命令面前的士兵杀死许多无辜的小婴儿,伤心的母亲们跪在冷酷无情的士兵脚下哭泣哀求,而另一些士兵则忙着把被杀死的婴儿的血收集在一个大容器里,月亮和太阳就在那容器里面沐浴。”<br/><br/>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尼古拉在他的书里给了这幅图特别的地位。<br/><br/>“很显然,这幅图描绘了希律王屠杀圣婴的那段历史,就是通过这幅图,我学到了关于这门伟大艺术最关键的部分,正因为如此,我把它刻在圣婴公墓的拱墙上作为纪念和感激。”<br/><br/>关于尼古拉刻在圣婴公墓拱墙上的东西,你以后将会看到。<br/><br/>除了那怪异的7幅图和那些晦涩的文字,诅咒……《犹太人亚伯拉罕之书》里还写了些什么呢?<br/><br/>很可惜,人们永远也无法知道了。<br/><br/>“这就是《犹太人亚伯拉罕之书》前五页的内容。接下来的内容都是用文法优雅、条理清晰的拉丁文写成,但我不会再透露更多的内容,否则上帝将惩罚我。”<br/> ——以上引文出自《解说尼古拉的符号·序》<br/><br/>尼古拉对《犹太人亚伯拉罕之书》谨慎而有所保留的描述就像为我们在墙上凿了一个小小的洞,从那里我们将窥见一个奇异的世界。<br/><br/>这本神秘的书就这样莫名其妙的降临在尼古拉的面前。他就像得到了神的启示,为之兴奋不已。<br/><br/>亚伯拉罕想用这些奇怪的图和文字来说明什么?<br/><br/>为了这个折磨人的迷,尼古拉将耗尽他生命中漫长的21年。那时候他已经头发花白,身躯佝偻。<br/><br/>这到底是一个诅咒,还是一个赐福?<br/><br/>这一年,尼古拉27岁。<br/><br/><br/><font color="#ff0000" size="5">“三次最伟大的赫尔莫斯”</font><br/><br/>如同一个魔咒,凡是得到这本书的人,就再也无法将它从手中放下。<br/><br/>谁都不会甘心让它湮没在书架顶上厚厚的积尘中,哪怕明知道自己也许永远也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就像我们对待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时间简史》,乔伊斯的《尤利西斯》。<br/><br/>没有人能忽视这本书,因为它能刺激起人心灵深处最大的野心和渴望。<br/><br/>因为它能把人从平庸的生活中解救出来,接近神圣。<br/><br/>因为它许诺无尽的财富和超越生死的自由。<br/><br/>因为这是一本关于“赫尔墨斯”学说的书。<br/><br/>很难说“赫尔墨斯”到底是人还是神。<br/><br/>他的全名是:Hermes Trismegistus。<br/><br/>Trismengistus意思是“被三次颂赞”,所以这个名字的大概意思是“三次最伟大的赫尔墨斯”这样的称呼似乎有点奇怪,其实是因为人们认为“赫尔墨斯”是个三位一体的神。<br/><br/>赫尔墨斯是一位生活在公元前1900年的埃及法老,他精通自然科学。法老“赫尔墨斯”被看作是众神信使,向人间传递神的旨意。<br/><br/>传说赫尔墨斯的父亲就是托特神(Toth)。托特是埃及的知识之神,据说他负责掌管时间,并创造了书写、数字和一切科学。托特是人身鸟头,有时候是狒狒头或是一只狗脸的猿。他常常以手拿纸笔的形象出现。他也是冥界的掌管者,传说托特神就是古埃及《亡灵书》的作者。<br/><br/>而赫尔墨斯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塔特(Tat),他是一个祭司,似乎是一个凡人。<br/><br/>这三个人合在一起,就成了人们世代口耳相传的英雄——“赫尔墨斯神”。当人们说起“赫尔墨斯”时,指的其实就是这三位一体的“三次伟大的赫尔墨斯”。<br/><br/>欧洲的传说认为,这三者共同创立并完善了一门神奇的科学,他们把这门科学的全部精髓浓缩为13句话,写在一块祖母绿玉石板上,留给人类。<br/><br/>人们把这份传说中的古文献称为《翠玉录》。<br/><br/><br/><font color="#ff0000" size="5">“炼金术”的词源</font> <br/><br/>在我们这个时代,想看书,只需要到书店去买就可以了,很简单。同一本书有成千上万的复制品。但中世纪不同,书籍并不是普及的东西。受过教育的人很少,一般只限于僧侣,14世纪才出现了像尼古拉这样的专业抄写员。知识的保存和流传,需要通过教士或抄写员辛苦的劳动。他们通常把字写在厚厚的羊皮纸上,还会给大写字母瞄上彩色的纹饰使其美观。当你说“书”这个词,那意味着一双手和一支笔,而不是印刷机。印刷术要到15世纪中期才会传到欧洲,而那时候尼古拉已经“去世”好几十年了。为什么要说他“去世”,而不是去世?你以后就会明白。<br/><br/>所以,作为一个专业的抄写员,尼古拉会接触很多的知识,各种各样的书,学者的论文、小商人的账本,神秘主义者那些精灵古怪的手稿、家族谱系书、道德故事、宗教赞美诗、天文学著作、医学书、主妇们的神奇菜谱……总之,一切人们想要变成文字保存下来的东西。那个时代的抄写员属于博学的一类人,虽然他们地位卑微。<br/><br/>尼古拉知道“赫尔墨斯”学说,也见过这一类著作。<br/><br/>这是一门在欧洲流传不久的神秘学说,它激起知识界的巨大热情和学术争论,上流社会先还只是稍稍的谈论它,后来则公开实践。它有另外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炼金术。<br/><br/>“炼金术”是从英文词“Alchemy”翻译过来的。<br/><br/>Alchemy这个词可能源自希腊语“Alkimia”,它的词根“kimia”意思是“制造金属”,而希腊文里还有一个词与它的读音和写法都很相近——“kumia”,意思是“用植物和草药制造液体”。<br/><br/>也有人认为Alchemy是从古埃及语“Chemi”或“Cham”一词演化而来。这两个词在古埃及语里意思是“黑色大地”,这是埃及的别名,因为尼罗河灌溉着肥沃的黑色土地。这表明炼金术来自于古埃及。<br/><br/>关于Alchemy一词的来源,还有第3种说法。古希腊的莱文里有一词“Chamaman”,意思是“不应向大众揭示的神秘之谜”。<br/><br/>不管Alchemy是怎么来的,把这三种解释糅合在一起,就已经很要点的描述了炼金术:转化金属、制造万灵药,来自于古埃及,不宜公开的神秘之谜。尽管人们对于“炼金术”这门神秘学说的起源一无所知,但西方世界都把埃及的大神“三次最伟大的赫尔墨斯”作为这门科学的创始人。<br/><br/>这是因为,欧洲人最早知道炼金术的存在是通过一篇只有13句话的神秘文献,也就是那篇很多人都听说过的《翠玉录》。据说它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而它的作者正是伟大的“赫尔墨斯”。因为这个缘故,炼金术在西方又被称为“赫尔墨斯学说”。<br/><br/> <br/><font color="#ff0000" size="5">教皇的1317年诏书</font> <br/><br/><font color="#ff0000" size="5">1317</font>年,教皇约翰二十二世发布教令,禁止一切炼金术。<br/><br/>……他们造不出金子,却一味许愿……即日起,炼金术将被禁止,任何从事或资助炼金的人都将受到惩罚。他们必须缴纳与其所制造出来的假金同样重量的黄金或白银作为罚款,罚金将充入国库用以捐助贫穷者。无力缴纳罚金的人,将被宣判有罪。<br/> 教皇约翰XXII<br/><br/>如果我们了解中世纪对“异端学说”的禁忌,就能明白教皇的担心不是没有原因的,宗教法庭之前宣判的几个异端分子私下里都是这门学说的实践者,比如,方济各会修士罗杰·培根。对教会来说,这是一种危险的征兆。<br/><br/>教皇的禁令被传布到基督教世界的每个角落。<br/><br/>关于这个下令禁止炼金术的教皇约翰二十二世,一直有个很有趣的谣言。<br/><br/>约翰二十二世死于1344年,他在自己的金库里留下了一大笔无法解释的遗产,1800万个弗洛林金币。有谣言说,教皇从他的朋友,著名的炼金大师“阿诺德·威兰洛瓦”那里学会了炼金术,这些金子就是他秘密炼金的成果。教皇约翰二十二世在阿维尼翁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室,这倒是真的。他曾写过一篇关于金属衍变的论文,当然,炼金术士们也说,教皇不会把他的秘密写在文章里,因为他恪守真正的炼金术士信条:沉默。<br/><br/>由于这些谣言,所以即使约翰二十二世亲手颁布了炼金术禁令,炼金术士们仍然执著的遵奉他为这门学说的成功大师。他们反复强调出现在禁令里的“造不出金子”、“假金”……等字眼,试图证明教皇真对的其实只是那些以炼金术为名骗钱的家伙,而这些骗子很容易识别……他们贫穷,所以才有骗财的需要。真正的炼金术士必定不会缺钱用,他们通常出生于社会的上流阶层,拥有良好的声誉。教会当然不会将这些正直而体面的学者当作骗子来惩罚,因为那是不对的。<br/><br/>一些当时致力于炼金术研究的著名学者也出面对禁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该领域的权威,英国人约翰·达斯汀亲自致信教皇,阐明自己的新发现,以证实炼金术是一门实在的科学,而不是骗术。还有英国赫赫有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院长约翰·克里墨,他也对教皇陈述了类似的观点。他们的请求似乎起到了效果,流行在上流社会的炼金术并没有被严厉的禁止,但实践者也并非毫无顾忌。 <br/><br/>所以结果是,炼金术仍然在暧昧的传播。 <br/><br/>有意思的是,教会公开的禁止炼金术,换个角度看,其实意味着对这种学说的确认,这反而加速了它的传播。现在,更多的普通人都知道了:原来传说中的炼金术真的存在? <br/><br/><font color="#ff0000">由于在下需要一字一句打出来,所以速度有些慢请各位见谅。。。</font><br/><br/>转贴于<a href="http://club.yule.sohu.com/read_art_sub.new.php?b=ganglian&a=394&sr=0&allchildnum=46">http://club.yule.sohu.com/read_art_sub.new.php?b=ganglian&a=394&sr=0&allchildnum=46</a></p><p><br/></p>4 y: X7 g$ i6 _% g( Y& a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6 10:44:27编辑过]
- [$ T- F" w5 @! P7 _/ }1 D |